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小额信贷是脱贫攻坚中满足产业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填补扶贫资金洼地的重要创新举措,是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特惠性制度安排。A县在脱贫攻坚中大力推进金融扶贫政策,扶贫小额信贷的贷款总额、贷款增长率等指标排名市州第一。通过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等综合扶贫政策,A县从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完成了88380人稳定脱贫、70个贫困村退出。截止到2018年底,A县剩余贫困户972户2438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0.3%下降至2018年底的0.27%,完成了贫困县“摘帽”,减贫成效显著,但是仍存在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贷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具有一定典型性。本文利用四川省A县1485户贫困户的一手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内生转换模型研究了A县的扶贫小额信贷的减贫效应。本文的主要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部分:通过梳理扶贫小额信贷、反贫困政策效应和贫困测度的相关文献,发现少有研究者通过微观农户数据对扶贫小额信贷的减贫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第二部分:对小额信贷和扶贫小额信贷,单维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行了概念对比界定。梳理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对A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脱贫攻坚推进情况、扶贫小额信贷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重点介绍A县的减贫成效和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背景、运行流程,以期较为全面的展现所研究地区的区域特征、贫困特点和扶贫小额信贷基本概况。第四部分:厘清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产生减贫效应的影响机理,基于现有理论和文献提出两组假设,为实证分析打下基础;第五部分:对小额信贷的单维减贫效应和多维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为解决农户参与小额信贷的选择性偏差带来的有偏估计问题,首先选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通过建立反事实框架来衡量贫困户参与和未参与小额信贷的减贫效度差异。但PSM方法忽略了不可观测因素(如:农户的动机、禀赋特质等)对减贫效应的影响,所以进一步采用内生转换模型(ESRM)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经过PSM模型的测度,扶贫小额信贷的减贫效应明显。从单维减贫效应来看:参与扶贫小额信贷的贫困户的单维减贫效应比未参与扶贫小额信贷的贫困户高7.79%。从多维减贫效应来看:参与扶贫小额信贷的贫困户的多维减贫效应比未参与扶贫小额信贷的贫困户高6.3%。二是通过ESRM模型分析得出:农户选择是否参加扶贫小额信贷的决策和结果受可观测因素和不可观测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考虑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后,参与扶贫小额信贷依然对贫困户单维和多维减贫效应有重要正向影响。三是农户投保决策受到自身禀赋与家庭条件的共同影响,其中贫困户年龄、健康状况、务工地点会显著影响贫困户参与小额信贷的决策;最后,在前文所述的基础上,提出促进A县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参考性政策建议如下:筑牢组织服务,加大投放力度;把握产业核心,促进长效发展;提升个体素质,发挥资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