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哲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校训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521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的具体体现,展示着大学的精神风貌,引领学校全体师生的行为,直观地表达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大学校训具有标志、导向、熏陶、传播、激励等功能,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训的制定和管理,也是学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环。笔者首先对校训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阐述,通过对校训所反映出的哲学思想进行解读,在收集大量中国大学校训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大学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提高着师生的道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大学校训具有语言表达简洁凝练、道德理念深刻、体现时代精神、凸显学校特色的几大特征。中国大学校训具有标志功能、导向功能、熏陶功能、传播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大学校训所体现的是大学精神。它所包含的是大学关于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哲学思考,是对整个大学理念的集中诠释,大学校训在师生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各个院校的校训都有一定的意义和历史,有的源自经典、有的属于政治口号、有的是社会名流的题字。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校训的梳理,以哲学的视角把大学校训分为三种,即道德论的,认识论的,政治论的校训。从而使大学校训成为发挥弘扬大学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然而中国大学校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中国大学校训所承载的功能没有凸显出来。一些中国大学的校训还是流于形式,没有把“有形”变“无形”。如何把中国大学校训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思想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建议中国大学校训在管理和应用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到校训与自身院校办学特色的有效统一;第二,做到校训的功能得到有效的传播;第三,切实做到确定校训时的民主协商。
其他文献
空间这个概念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般说来,提到空间这个词,多数人首先是想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体运动的属性,也就是具有长宽高的三维性,或者就是作为“容器”出现。比如,
人是铁饭是钢,所以食物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什么时候吃什么食物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豆浆是不可以在空腹的时候食用的,空腹喝豆浆不会起到应有的营养作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不宜空腹吃的食物。  1.白薯。白薯中含有单宁和胶质,会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引起烧心等不适感。  2.柿子。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酸,上述物质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