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数千年农业文明积淀了深厚的富民传统与民富向往,浸染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挥本土特色,试图通过实现共同富裕,达成马克思的“物的依赖性”社会形态向“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形态的转变。在这一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富民理论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当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期,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十六大以来党的富民思想的形成就提供了新的富民理论武器。十六大以来党的富民思想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它对跨入21世纪的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富民,怎样富民,富民的路径这三大问题的回答上。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立于人的主体价值及党的根本宗旨两大基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制定富民政策,消除富民障碍,旨在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富民强国理论,显现出民本性、包容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四大特征,并在富民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上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富民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势必能更清楚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时期的发展脉络和努力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全面系统地解读十六大以来党的富民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形成党的富民思想的清晰的发展脉络;辩证地认识党的富民政策在理想与现实间存在的差距,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研究更为科学也多了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