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包括文献综述两篇和临床研究一篇。综述一:主要总结了近年来耳针疗法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为恶性肿瘤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耳针疗法作为中医针灸学的一部分,因其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等优势而易被临床广泛应用。耳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身体的各种不适都可经由耳穴色泽、形态、痛阈、电阻的变化反应出来。通过对这些耳部特异性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有助于辅助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为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创造有利条件。耳针是一种绿色、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在肿瘤相关的并发症中也发挥积极的防治作用,尤其在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癌性疼痛、癌性疲乏、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等方面已取得不错的疗效。同时耳针在辅助肿瘤患者手术麻醉及术后恢复、改善呼吸系统症状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综述二:主要对近年来乳腺癌相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内科治疗现状进行总结,为乳腺癌相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乳腺癌治疗的进步给患者带来了生存率的持续上升,然而提高乳腺癌幸存者生活质量随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乳腺癌相关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种难治疗且易复发的疾病,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临床表现以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肌肉骨骼症状和泌尿生殖症状为主。目前西医治疗以认知行为疗法和非激素类药物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有限、易产生其他不良反应或可能影响内分泌治疗疗效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中药和针灸在治疗乳腺癌相关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从多途径、多靶点进行干预,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尤其是耳针疗法,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耳穴揿针治疗乳腺癌相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期间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相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开展为期4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并随访4周。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耳穴揿针组及对照组,耳穴揿针组予以耳穴揿针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中药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KI)、潮热总分(HF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得分(HADS)的变化情况。结果:耳穴揿针组共34人,对照组共28人纳入统计分析。两组受试者的一般情况、KI、HFS、PSQI和HADS的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受试者治疗4周后KI、HFS、PSQI和焦虑抑郁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揿针组治疗后的KI、HFS以及PSQ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得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的13个症状积分分析发现,在潮热汗出、失眠、肌肉关节痛及心悸这四类症状上,耳穴揿针组患者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生活疼痛和泌尿系统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对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分析方面,耳穴揿针组第2、4、8周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8%vs 10.7%;91.1%vs 64.3%;79.4%vs 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耳穴揿针联合中药和单纯口服中药均可有效改善乳腺癌相关围绝经期综合征,联合耳穴揿针治疗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中药,具有起效更快、疗效更稳定持久的优势。②耳穴揿针联合中药在改善乳腺癌患者潮热汗出、失眠、肌肉关节疼痛及心悸这四类症状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口服中药;在改善易激动和焦虑抑郁症状方面,两种干预方式的疗效可能相当;在改善泌尿生殖症状方面,两种干预方式均未见明显疗效。③耳穴揿针联合中药治疗期间仅出现1例患者在耳针治疗后局部疼痛不耐受,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应用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