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砂岩改良土特性和填筑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砂岩具有易风化、遇水易崩解的特性,湖南地区夏季强降雨与干旱气候造成的周期性干湿循环作用会导致红砂岩路基土强度发生劣化,给公路结构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红砂岩地区为保障红砂岩填料用于路床填筑的稳定性,需要对填料进行改良处理,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红砂岩改良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将改良后的红砂岩土用于路床填筑时,如何保证改良土填筑施工质量,研究基于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的快速检测评价标准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鉴于以上目的,本文选取湘西怀化至芷江高速沿线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红砂岩素土与水泥改良土的物理特性、宏观力学和微观结构试验等研究,揭示了红砂岩力学强度劣化的物理机制,获得了红砂岩土的基本物理特性指标和宏观力学强度等参数随干湿循环、压实度、含水率、水泥掺量的变化规律。随后开展了基于动应变控制的红砂岩路基强度设计,确定了重交通荷载等级下改良土路床的水泥最佳掺量。最后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车轮荷载和PFWD的检测过程,得到了红砂岩路床改良土快速检测标准。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红砂岩素土经受干湿循环作用影响,强度劣化特性显著。经受7次干湿循环后红砂岩素土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和抗剪强度均不能满足路用要求。矿物成分分析表明,红砂岩含有的长石、方解石和蒙脱石成分在干湿循环中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解矿物盐成分,导致岩土结构产生裂缝和孔隙,致使红砂岩发生崩解,强度降低。(2)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水泥改良土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先降低、后回升,并且在第7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说明掺加水泥不仅使得红砂岩初始强度得到大幅提升,还缓解干湿循环作用引起的劣化特性。(3)模拟7次干湿循环过程,对每次增湿路径中试样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分析含水率、压实度、正应力以及干湿循环次数对改良土剪切特性的影响:改良土的抗剪强度、粘聚力c值、内摩擦角φ值、抗剪强度损失随着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含水率越低,试样的脆性破坏特征越明显;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高含水率试件的破坏类型逐渐由脆性破坏过渡到塑性破坏;相同条件下,96%压实度试件的抗剪强度、粘聚力c值、内摩擦角φ值均高于90%压实度试件;黏聚力c随着增湿过程和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不断减小,内摩擦角φ整体上从10%增湿到15%的阶段缓慢上升,在后续的增湿过程中骤然降低。(4)采用SEM和imagePro-plus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从微观层面定性与定量地分析了干湿循环效应的劣化机制,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板状大颗粒逐渐崩解成松散破碎体,颗粒排列方式重组,孔隙率逐渐增加,大、中孔隙数量逐渐增多,而小、微孔隙数量不断减少。形态分布分形维数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颗粒平均圆形度逐渐增加,形状趋于圆润,土颗粒间嵌挤作用降低,导致内摩擦角降低。(5)研究了基于路基顶面动应变控制技术,进行路基强度设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公路车轮动荷载模型,得到了不同路堤模量和路床改良层填筑高度下的改良层回弹模量临界值Ed,结合改良土干湿循环条件下回弹模量变化规律,确定了重交通条件下红砂岩水泥改良土路床的水泥掺量最佳值为5%;(6)根据车轮动荷载频率创建了PFWD的有限元运行模型,计算得到了改良层回弹模量临界值Ed和填筑高度Hd对应的路基顶面PFWD检测标准E’vd,Ed和E’vd的线性回归相关性良好。最后建立了路基动态回弹模量检测标准E’vd与路堤回弹模量E0和路床设计高度Hd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公式,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线控转向系统作为电动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一环,利用电控技术和总线技术取代了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在提高驾驶轻便性和整车舒适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其中,传感器作为电控技术中的信号测量与传输工具,一旦发生故障,各机构之间便会失去联系,这将严重影响到汽车行驶的安全稳定性。因此,采取有效的传感器容错控制策略对保障线控汽车的稳定驾驶至关重要。本文考虑到线控电动汽车自身参数的变化和传感器测量
学位
我国尾矿库建造数量超15000座,尾矿累计存放量超200亿吨。尾矿库内的废弃尾矿,严重危及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尾矿坝一旦溃坝,后果不堪设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加强了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尾矿库则是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尾矿坝作为尾矿库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对其的治理、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尾矿坝的治理,核心内容就是尾矿坝边坡的稳定性及生态
学位
沥青混凝土(Asphalt Concrete,简称AC)路面由于施工便捷、行车舒适等优点在世界各国高级公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在服役过程中受到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极易出现裂缝等病害。目前沥青路面的裂缝修补主要以填缝处理为主,而修补材料与沥青混凝土基体协同工作性能较差,在服役期间易发生二次破坏。因此,探明沥青混凝土裂缝修补组合结构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衰变规律,对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技术、延长沥
随着“溜索改桥”工程的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行悬索桥凭借其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大、施工简单、成本低廉、可塑性强等特点在其它几类桥型中脱颖而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此类桥梁结构轻柔、自振频率低,对风荷载作用十分敏感,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在设计阶段,此类桥梁的抗风问题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对人行悬索桥研究尚未成熟,缺乏专门针对此类柔性桥梁的相关标准或规范。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抗风缆对结构静力和
服役过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不仅会承受各种荷载,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结构材料老化的影响。因此桥梁结构构件会出现不同等级的损坏和缺陷,导致其承载力不足,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和运营,甚至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现有运营中的桥梁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可靠度分析与剩余寿命评估,指导相应的维修加固处理,既能有效降低各种桥梁运营中的安全隐患,又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学位
连拱隧道因其平面线形顺畅,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营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大且防御难度也大的自然灾害,隧道一旦遭受地震灾害破坏便难以修复,而连拱隧道因为其不同于普通隧道的结构形式而在地震灾害下会产生不同的地震动力响应。目前已有对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的减震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对其地震响应的研究以及减震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浅埋偏压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层地震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对于跨河、跨江桥梁的造型美观的要求,在市政工程领域使用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的钢-砼叠合梁自锚式悬索桥日益增多。使用钢-砼叠合梁结构形式能将钢材与混凝土材料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但结构形式的特点却难以掌握其受力特性与行为表现。通过桥梁静、动荷载试验可以发现在合理依据下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静、动力分析数值均与荷载试验的实测静、动力数值存在误差。考虑到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材料参数误差与施工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