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1/310,000,在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居第二位。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是高发区,为3.1/万,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如不经治疗,一般于出现症状后4~6个月死亡。肝癌治疗首选的疗法为手术切除,但由于诊断时疾病往往处于进展期,且常与严重肝病并存,故能做切除手术者不到20%。全身化疗的效果不满意,5-Fu、阿霉素等对肝癌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对生存率的影响甚小,且毒副作用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致畸、致突变作用或两者兼有。放射治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肝癌强调综合治疗,其中中医中药治疗由于症状改善显著,毒副反应小,全身状态保持较好,病情发展较慢,肿瘤亦可缩小或带瘤长期生存等优点,使中医药在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占用重要地位。中药抗肿瘤作用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不易产生耐药性,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当今抗肿瘤药物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即是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分,而我国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以及数千年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与开发前景良好。目前已筛选出一些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天然中药及单体,如苦参碱、三羟异黄酮、白藜芦醇、紫杉醇等,其中一些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经验证显示出良好的效果。黄芩甙为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近年来发现对肝癌、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等多种肿瘤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及个别指标的检测上,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广泛研究。为此,我们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黄芩甙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并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基因、分子水平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