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是治国执政的基本方式。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更是如此。而在法治建设中,党的法治建设处于突出地位,因为法治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另外,法治文化又是法制的灵魂,是建设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因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新时期党的法治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正如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一方面强调要全社会都积极营造法治氛围和法治文化,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另一方面又深刻认识到执政党和领导干部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即“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两个方面的重要背景:一是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战略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距离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有一些差距,因而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同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二是我国正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进一步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推动文化发展、社会良性运行创造条件。而党的法治文化建设又在法治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建设法治化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定位,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简言之,要研究法治文化,首先要研究执政党的法治文化建设。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导论和第一至五章。导论部分论述了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和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最后概括性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法治文化及其相关概念,界定和论述了法治文化、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以及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是对政党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特征、途径的研究。具体就政党法治文化建设和特征、政党法治与政党文化的关系、政党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以及政党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第二章全面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变迁和法治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一种历史素材的展现,更是一种历史反思的叙述。不论是从理论发展角度,还是从制度变迁视角,新中国的法治文化建设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一个确立法治理念、塑造法治精神、构建法治结构的统一的过程。本章着重从法治维度的视野分析党的法治文化,强化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法治层面。在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中更加清晰地展现了法治维度层面的内容和信息。  第三章研究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现状。新中国的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起点和基本原则是一种科学的法治认识观。在其指引下,党明确提出只有将人民群众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取得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形态,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是当代社会中权大于法、以言代法、权力滥用、行政干预司法的现象经常出现;政治权力下的公共领域发展缓慢,公民权利意识淡漠,法律信仰缺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我国人治文化与官本位文化的根深蒂固,严重阻碍着法治文化的创新发展。本章以全新的的视角、独特的呈现方式全面展现新时期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成就,着眼于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深入分析了法治文化氛围的逐渐形成、法治文化理念的不断深入、法治文化建设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和完善以及法治文化建设制度化的规范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更看到了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不足和尚需完善之处,不仅在认识层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概括,而且在制度层面和完善机制层面进行了积极探讨和深入分析。超越了以往论述法治文化尤其是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传统方式和老套路径,在分析法治文化建设的延续性和创新性方面有所突破。  第四章研究新时期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容,具体分四个部分,包括法律体系的构建、法治教育的加强、法治氛围的营造以及从严治党。第一部分是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要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法治理念,将法治理念看作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理论系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发展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法机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法机制势在必行,这一任务的完成要求我们必须完善立法决策的民主机制,完善立法供求的整合机制,建立健全立法评估机制。具体而言,必须扩大民主立法的主体范围,即不仅应当有代议机关,而且应当有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不仅要体现国家意志而且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诉求;必须对各种社会立法需求和国家立法制度供给进行合理整合以解决这样的矛盾,即社会立法需求的广泛性、多样性与立法制度供给之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对立法的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第二部分是加强对党员的法治教育,要树立党员的法治信仰,只有树立了法治信仰,才能够保持在思想上的纯洁性,法治信仰强的人,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要加强党员对法治理念的深刻理解。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保障党在作风上的纯洁性,以法治理念塑造我们党内的法治风尚;要拓展党员法治教育的新形式。第三部分是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要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宪法应该具有最高的权威,它是法律体系中的母法。中国共产党虽然是执政党,但是其活动也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并且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加强依法行政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法治,推进政治文明,不仅要求公民守法,更应强调政府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依法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多党合作的法治化是中国政治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也是中国现代化在当今的可靠保证,政治民主化是各国政治生活发展的共同方向;第四部分是从严治党,坚持以法治的手段从严治党,必须以法治的理念从严治党,要严把进入关,推进发展党员的制度化;强化管理关,推进党员管理的制度化;畅通退出关,实现党员退出的制度化;必须以法治的手段治理腐败,腐败真正的根源是法治的不健全,唯有建设和实行法治,才是预防和根治腐败长久之计。  第五章在对新时期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成就及不足进行探讨之后,针对其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本章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讨论如何提高对新时期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立足于民众认同、法律人的认同以及党政官员的率先垂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其次讨论如何开创新时期党的法治文化建设创新性之路,从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理念的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两个层面展开;最后,本章将主要探索新时期党的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性之路,这主要反映在三个不同的方面,即坚持依法治党、普及公民法治教育以及建设和谐法治社会。
其他文献
非洲菊属菊科,扶郎属宿根草本植物,别名扶郎花。非洲菊花朵硕大,花色多彩鲜艳,花枝挺拔,花期较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非洲菊因具有异花传粉、自交不孕、繁殖系数低、有性繁
杂种小麦能否稳步突破应用关走向大面积生产,除强优势组合是关键因素外,还要配套以高产栽培技术。西杂一号(简写XZ1)经多年多点试验,已突出地表现出了一个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的
对于木刻版画而言,刀痕无疑是作者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它所呈现的形式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同时也可以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当作者将饱含的情感与刀痕相结合时,它产
多水系交互沉积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十分复杂,传统的分区方法往往会存在工作量大、人为因素多的不足。该文以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为例,首先利用翔实的地质资料进行了多水系
自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2007年《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颁布以来,公务员考核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始试点和推行。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进行了试点探索、制度建设等尝试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汉中盆地位于北纬32.5~33.5度之间,具有亚热带北缘气候特点。年大于10℃以上活动积温4498.5℃,其中水稻生长的4月10日至9月30日为3922.41℃,占全年的87.2%。气候适宜于杂交水
基于信息熵的原理,分析了测量数据处理中常见几种统计分布的方差与熵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关系对地图数字化误差分布进行探讨。运用文献[1]的数据验证了地图数字化误差服从p≈1.6的p-范分布这一结论,与文献[1]的结论相吻合。相比常规统计检验的方法,该文所述方法更具有可适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迅速,冰雪旅游随之发展起来。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冰雪旅游因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刺激性、休闲性,在我国冬季
魔芋原产我国南方山区,是唯一含有大量葡甘聚糖的优势经济作物,近年来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利用魔芋和待加工魔芋的数量不断增大。如何完善产地贮藏魔芋,已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