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罗花属植物的微形态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罗花属植物为一年生半寄生草本植物,产北半球,全世界约20种。该属植物因叶和苞片等形态变异较大,在分类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山罗花属植物的研究,国外主要在生化、生理及生态等方面做过一些工作;国内除植物志对该属国产种类进行分类记载外,仅对山罗花进行简单的生药鉴定研究。因此,山罗花属植物缺乏系统研究资料。本研究以山罗花属植物13种4变种为研究材料,通过运用光镜、扫描电镜、统计分析和野外调查等方法,从微形态特征等方面对山罗花属植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探讨山罗花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以及半寄生特征机理提供有效的实验证据。研究结果如下:1.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山罗花属13种及4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垂周壁为浅波状、波状、深波状和重波状;气孔器为无规则型,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只有Melampyrum pretense, Melampyrum cristatum和Melampyrum arvense三种植物的上表皮上有无规则型的气孔器分布。该属植物的上下表皮有非腺毛和腺毛的分布,其中下表皮腺毛多于上表皮;扫描电镜下非腺毛具瘤状突起的纹饰;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光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具条纹。细胞垂周壁式样和气孔器特征等微形态性状在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探讨该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有价值的性状依据。2.对安徽产山罗花和天柱山罗花2种4居群的15项形态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表明,形态性状在2种4居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居群间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小到大排列为:天柱山居群(天柱山罗花)、天柱山居群(山罗花)、黄山居群(山罗花)、鹞落坪居群(山罗花);天柱山罗花与山罗花种间所有形态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山罗花的3居群间仅有部分形态性状达到极显著水平;以15项形态特征为基础的Q-聚类分析可以把天柱山罗花和山罗花明显聚为两类,R-聚类分析发现了强正相关关系、弱正相关关系、弱负相关关系的性状。因为天柱山罗花与山罗花15项形态性状差异显著,进一步证明新种天柱山罗花成立;山罗花居群的性状差异与地理分布距离没有明显相关性,这种变异可能与生境的差异有关。3.对山罗花属13种植物的的叶和苞叶等形态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山罗花属植物存在广泛的变异性;形态性状在13种植物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Q-聚类分析可以将所研究的13种植物分为显著不同的3类。4.通过对安徽产山罗花属2种植物的根、吸器、茎和叶的解剖结构研究表明,山罗花和天柱山罗花根部均表现为木质部发达,韧皮部退化;吸器由大量薄壁细胞和长形螺纹导管组成;茎节间中央被宽阔的髓所占据,薄壁组织发达;叶片内叶肉组织具有发达的胞间隙等,但两者在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中脉在远轴面的隆起程度和导管的数目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其他文献
<正>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RSV感染婴幼儿后,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据统计,在
近日,深圳唯冠董事长杨荣山表示要进军能源业。维维股份日前宣布购买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这是该企业第三次进军白酒业。而早在6月,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就已经远赴欧洲,为企业
学位
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一维异质双周期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随超声波变化的特性。首先,光子晶体的介电常数随超声波的传播出现周期性变化;然后,光波入射到此光子晶体时产生声光
<正>近年来随着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死率的下降,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此病目前仍是严重威胁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其生理特点
近期研究发现,依赖肠道微生物的胆碱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患者血浆TMAO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呈明显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季戊四醇(PETL)和丙烯酸羟乙酯(HEA)合成了可紫外光固化的四官能团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合成反应温度和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湿热中阻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湿热中阻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肠
科学化、精细化是预算管理追求的目标,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但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提高认识;将绩效观念融入部门预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心房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所有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