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罗花属植物为一年生半寄生草本植物,产北半球,全世界约20种。该属植物因叶和苞片等形态变异较大,在分类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山罗花属植物的研究,国外主要在生化、生理及生态等方面做过一些工作;国内除植物志对该属国产种类进行分类记载外,仅对山罗花进行简单的生药鉴定研究。因此,山罗花属植物缺乏系统研究资料。本研究以山罗花属植物13种4变种为研究材料,通过运用光镜、扫描电镜、统计分析和野外调查等方法,从微形态特征等方面对山罗花属植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探讨山罗花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以及半寄生特征机理提供有效的实验证据。研究结果如下:1.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山罗花属13种及4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垂周壁为浅波状、波状、深波状和重波状;气孔器为无规则型,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只有Melampyrum pretense, Melampyrum cristatum和Melampyrum arvense三种植物的上表皮上有无规则型的气孔器分布。该属植物的上下表皮有非腺毛和腺毛的分布,其中下表皮腺毛多于上表皮;扫描电镜下非腺毛具瘤状突起的纹饰;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光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具条纹。细胞垂周壁式样和气孔器特征等微形态性状在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探讨该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有价值的性状依据。2.对安徽产山罗花和天柱山罗花2种4居群的15项形态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表明,形态性状在2种4居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居群间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小到大排列为:天柱山居群(天柱山罗花)、天柱山居群(山罗花)、黄山居群(山罗花)、鹞落坪居群(山罗花);天柱山罗花与山罗花种间所有形态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山罗花的3居群间仅有部分形态性状达到极显著水平;以15项形态特征为基础的Q-聚类分析可以把天柱山罗花和山罗花明显聚为两类,R-聚类分析发现了强正相关关系、弱正相关关系、弱负相关关系的性状。因为天柱山罗花与山罗花15项形态性状差异显著,进一步证明新种天柱山罗花成立;山罗花居群的性状差异与地理分布距离没有明显相关性,这种变异可能与生境的差异有关。3.对山罗花属13种植物的的叶和苞叶等形态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山罗花属植物存在广泛的变异性;形态性状在13种植物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Q-聚类分析可以将所研究的13种植物分为显著不同的3类。4.通过对安徽产山罗花属2种植物的根、吸器、茎和叶的解剖结构研究表明,山罗花和天柱山罗花根部均表现为木质部发达,韧皮部退化;吸器由大量薄壁细胞和长形螺纹导管组成;茎节间中央被宽阔的髓所占据,薄壁组织发达;叶片内叶肉组织具有发达的胞间隙等,但两者在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中脉在远轴面的隆起程度和导管的数目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