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美贸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然而,从语言学角度探索有关中美贸易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评价理论,以其子系统--介入系统为理论基础,以中美官方报告《中美贸易问题》和《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为语料,借助语言学分析软件UAM corpus Tool研究中美贸易报告中介入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中美两国在贸易问题上介入资源分布的异同点并揭示背后的态度和立场。研究发现,中方报告中单声(Monogloss)资源占比高于多声(Heterogloss)资源,而美方报告截然相反。在单声资源中,两国报告都倾向于表达大众公认的命题来构建权威性和客观性。在多声资源中,中方报告的对话压缩(Contraction)资源占比高于对话扩展(Expansion)资源,而美方报告截然相反。在对话扩展系统中,在接纳(Entertain)子系统下,两国报告都倾向于通过情态动词扩展对话空间。中方报告主要表达中国立足于全球经济,致力于共同发展;美方报告主要表达中国实行贸易保护。在归属(Attribute)子系统下,中方报告倾向于引用不代表中国立场的外部声音增加对话多样性,而美方报告倾向与引用代表美国立场的外部声音。因此,中方报告更为客观从而与读者联盟。在对话压缩系统中,在否认(Disclaim)子系统下,否定(Deny)资源与反对(Counter)资源在中美报告中占比相当。在否定子系统下,中方报告主要通过隐性资源否定美国对中国的不合理指控,美方报告主要通过显性资源否定中国是市场经济,从而指控中国通过产业政策实施贸易保护。在反对子系统下,两国报告倾向于通过转折连词就中美贸易问题表达不同立场。在在公告(Proclaim)子系统下,中美两国报告中背书(Endorse)资源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宣告(Pronounce)资源和同意(Concur)资源。中美报告通过该系统资源直接介入命题或认同某些权威观点以此关闭对话性,从而表达不同立场。本文通过中美两国报告中介入资源的分布及异同点探究了中美两国在中美贸易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以期对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及中美两国官方报告的话语阐释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