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爆发痛认知与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济南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对癌性爆发痛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癌性爆发痛认知水平与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的相关性。根据护士癌性爆发痛培训史和培训意愿,为癌性爆发痛相关培训及临床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设计方法,应用方便取样法对济南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300名临床肿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放疗科、特需科、重症监护室等。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性爆发痛知识掌握情况问卷、中文版卡尔森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先决条件量表(C-CPCIs)、癌性爆发痛培训史及培训意愿问卷。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V3.1软件,双人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分类变量使用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连续型变量若服从正态分布,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若不服从正态分布,使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连续变量的组间比较,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用于影响因素的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AS9.4软件完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此次调查总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84份,其中有效问卷278份,占回收问卷数的97.89%。
  2.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爆发痛认知总得分为8.11±2.50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镇痛治疗维度得分为3.65±1.65分,一般知识维度得分为2.01±1.04,基本特征维度得分为1.83±0.95分,评估维度得分为0.66±0.61分。聘用形式、不同科室、“有无应用疼痛评估工具来进行患者的疼痛评估”对肿瘤科护士的癌性爆发痛认知水平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
  3.C-CPCIs总得分为3.61±0.33分,4个分量表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既往实践分量表4.50±0.45分、工作规范分量表3.91±0.82分、创新精神分量表2.98±0.48分、疼痛需求/问题分量表2.35±0.55分。其中既往实践分量表中评估维度得分为4.68±0.46分、控制/干预维度得分为4.57±0.59分、反馈/交流维度得分为4.15±0.86分。对于C-CPCIs总得分,性别、所在层级、不同科室、有无从学术期刊获得疼痛相关知识是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对C-CPCIs总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比男性量表总得分高;从学术期刊上获取疼痛相关知识频率“<半年1次”比“未从学术期刊上获取疼痛相关知识”组量表总得分高,能够解释肿瘤科护士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行为得分20.73%的变异。
  4.癌性爆发痛认知得分与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先决条件量表(C-CPCIs)得分有相关性:癌性爆发痛认知得分与工作规范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139,P<0.05);癌性爆发痛认知得分与疼痛需求/问题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46,P<0.05);癌性爆发痛认知总得分与C-CPCIs量表总分及其余分量表得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
  5.参与调查的278名护士有125人既往参加过癌性爆发痛相关培训(44.96%),其中培训时长不足1天的占67.20%;专题讲座和教学查房是主要的培训形式;89.93%研究对象愿意参加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的培训,希望获得癌性爆发痛的评估、止痛方法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多数护士希望的培训形式为短期培训班(60.07%)及专题讲座(52.16%)。
  结论:1.参与本次调查的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爆发痛认知整体不足,聘用形式、不同科室、“有无应用疼痛评估工具进行患者的疼痛评估”对肿瘤科护士的癌性爆发痛认知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
  2.本次调查的肿瘤科护士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较好,处于经常应用阶段,具有较好的疼痛循证既往实践水平,护士所处的系统支持度高,对于护士采用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作用。但其着手改变现状的能力不足,对护士采用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可能有阻碍也可能有促进作用;护士对自身、他人关于疼痛管理实践满意度的评价低,对护士采用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有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
  3.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爆发痛认知与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有相关性(P<0.05),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爆发痛的认知水平可促进其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的规范化水平;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爆发痛的认知水平会影响其对自身、他人循证式疼痛实践满意度,分析原因护士对自身、他人关于疼痛管理实践满意度的评价低,可能导致护士虽然对癌性爆发痛有一定认知,但其满意度过低,而不会主动采取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
  4.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培训需求强烈,希望获得疼痛评估、止痛方法、等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多数研究对象希望的培训形式为短期培训班及专题讲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诊治的临床意义,对评价产科处理经过、指导新生儿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指导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单胎、经阴道分娩并行脐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319例。记录其围产期高危因素,包括:孕母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因素、分娩因素。并对其检查记录以下内容:1分钟、5分钟
目的:  探讨HPV E6/E7mRNA测定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阳性且细胞学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
学位
会议
学位
目的: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多见于早产儿,尤其高发于胎龄<34周的患儿。迅速诊断及时予以无创通气联合PS注入治疗,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但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无创通气模式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开展了这项回顾性研究,将患儿分为间歇气道正压通气组(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
目的:  糖原累积病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亦是儿童期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常见疾病之一,因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及漏诊,进而影响患儿的预后。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80例儿童GSD临床表现、肝脏病理穿刺特点及部分基因检测结果,加深临床医生对糖原累积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率。同时了解目前该病在我国临床上常见的分型情况,根据不同分型进行分析,追踪治疗及随访情况,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
期刊
学位
胸腔积液是各种原因导致液体在胸膜腔内异常积聚所形成,是儿科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成因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器官疾患或功能障碍,主要是肺组织、胸膜、纵隔、横膈乃至膈下等病变所致,病因繁多,临床特点各异。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本地区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及早明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改善预后。  方法:  1、对象和资料收集  通过检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
学位
目的:  本研究采取同期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运用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疗法对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及气虚体质的改善情况,探讨耳穴压豆结合穴位按摩干预气虚质亚健康护理人员的临床效果,以期在调理亚健康方面提供疗效显著的干预方法。并期望将本研究结果推广于社会,使广大的亚健康状态者了解、掌握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的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从而达到促进健康、增强抵抗力和防病养生的目的。  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自济南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