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建筑是民间自发建造的风土建筑,反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及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是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乡土建筑的保护对于传承发展我国的优秀农耕文化意义重大。祠庙建筑作为乡土建筑遗产的一类,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但是在近代以后,随着祠庙建筑所承载的民间信仰被不加甄别的斥之为封建迷信,这些供奉神灵的古建筑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丧失了原始功能的祠庙建筑大部分被摧毁,只有少部分用作它途而侥幸保留下来。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转型,乡村的发展,这些少部分保留下来曾作为村庄小学或是集体仓库的祠庙建筑再次遭受了被抛弃的命运。如今,大多数成为了无人看管的危房,随时面临倒塌的风险。这些承载历史记忆,富含历史文化的精美古建筑,正不断在摧残中而消失。本文借助地方志、碑刻等文献材料对祠庙建筑的原始功能及现代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村民等方法对影响祠庙建筑保护传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对祠庙建筑现代功能及保护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祠庙建筑与村民情感联系加强、现代功能的发挥等方面对祠庙保护与传承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祠庙建筑以及类似分布于村落中而得不到重视的乡土建筑保护和传承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