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创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并为他人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开展以来,创业教育的理念正在普及,系统化教育教学和实践体系正在形成,创业型人才已成为大学生希望的发展方向之一,大学生创业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研究也获得了很大进展,不仅推动了创业教育尽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而且进一步创新了大学教育理念,拓展了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给大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创业教育是新兴的教育实践领域,对于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发展模式、教学与培训方法、教学资源组织、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创业能力是集中表现创业教育质量的指标,但以显性知识传播为主的大学创业教育难以满足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的急迫要求。要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需要遵循创业知识和技能生成和转移的规律,弄清创业知识和能力的特点及其存在形式,方可收到良好效果。论文从隐性知识在创业能力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出发,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隐性知识成分、隐性知识转移规律在大学创业教育中的作用,进而探索如何遵循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更好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大学创业教育效果,建立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标志、参与为目的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使更多的大学生从中受益。论文主要包括下列内容:绪论部分对研究背景、内容、方法以及重要概念进行说明,对有关创业教育、隐性知识理论以及隐性知识与创业教育的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掌握这个问题当前的进展。第二部分对隐性知识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隐性知识转移的实质是获得能力,而创业教育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活动,能力提升是实践型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创业能力培养是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隐性知识的转移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第三部分对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其不足进行总结,既看到大学创业教育已由质疑到获得认可,也看到依然存在的不足使大学创业教育不能满足创业大学生的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能够找到适合创业能力形成规律的有效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以隐性知识为主的创业能力是可学可教的,以隐性知识转移为主要特征的创业学习是提升创业能力的有效形式。同时对国外大学创业教育的新进展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方式对大学创业教育中隐性知识的作用进行调查研究,证实了在大学生创业能力中存在属于隐性知识范畴的内容;大学生创业能力中属于隐性知识范畴的内容难以通过以知识体系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获得,而主要是通过隐性知识转移的方式获得;现行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缺乏隐性知识转移的有效机制。并基于调研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模型。第五部分对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环境、理念、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展开对策研究奠定基础。第六部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关对策,主要有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多重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完善以创业教育为平台、创新和创意教育为支撑的“三创教育”体系,建立基于创业活动过程的创业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建设高质量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运用灵活有效的团队学习组织形式等六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