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传统的知识领域是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一般称为内容知识)和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般称为教学法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已成为新时期教师知识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21世纪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学科教学知识和相关的教育技术知识共同组成的。为此,各个师范院校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公共课开设,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取得了应有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师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辨明,主要体现为教师主体的教育理论、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素养相对缺乏;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反映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生成性;教学方法更新较慢;教学手段相对滞后;教学形式有些僵化;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观念上没有很好地理解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精神实质,脱离了课程自身的独特性,课程与教学相脱节,教学过程缺乏实效性,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在明确问题、辨明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何种对策,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上述论证,论文提出了解决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问题的对策,即,“教师主体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目标要把握课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结合课程特点,凸显学校自身的特色;教学方法要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手段要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评价要体现方向性与全面性”,并实际提出了课程标准、教材修订、进行了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积极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