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中的悲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尔曼·拉什迪在世界文学史上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特别是在后殖民文学之林中享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其作品中的文化杂交性一直受到很多后殖民主义作家的追捧。2007年,为表彰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塞尔曼·拉什迪被英国政府授予爵士勋章。众所周知,拉什迪1981年创作的《午夜孩童》,曾获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这也使得他声名鹊起。但是他1988年出版的小说《撒旦诗篇》由于被穆斯林认为书中存在对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侮辱性言语而掀起轩然大波,激怒了伊斯兰世界,从而导致伊朗前精神领袖霍梅尼对其宣布宗教追杀令。拉什迪从此过上了将近十年的躲避和流散生活。他花费五年时间创作的小说《摩尔的最后叹息》是在他为躲避伊朗宗教追杀令而过上流散生活后的最新一部作品。当今许多评论家从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多个不同的角度评析拉什迪的文学创作策略。本文试图从描绘印度独立前后百年史实的小说《摩尔的最后叹息》入手,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杂交、模拟与第三空间等概念的引入及应用,尝试分析拉什迪特殊的后殖民主义文化身份及其七年流散生活中的政治立场。本文分为引言、正文两章和结语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首先对拉什迪的生平和他的主要文学作品做以简单介绍,然后对小说《摩尔的最后叹息》的内容情节及主题进行概述,并对当今流行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概念上的阐述,最后对当前国内外对拉什迪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现状给以总结并提出文章正文写作思路。第一章: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巨匠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一书中关于文化身份的论述对小说《摩尔的最后叹息》中处处弥漫着的后殖民主义话语气息进行分析,并对拉什迪混杂的、模糊的文化身份进行定位,指出拉什迪作为生活在东西方之间的“中间人”或“边缘人”有着其特殊的后殖民主义文化身份。第二章:通过对小说标题中“叹息”两字的涵义进行着重的深层次剖析,试图对拉什迪的后殖民主义立场进行总结,提出“叹息”不仅是对印度国内政治文化现实状况的担忧和对1947年印度独立时尼赫鲁提出的印度世俗主义发展蓝图即将破灭表示的无奈,更是对自己在宗教“追杀令”之后七年流散生活“无根性”的一种抗争,从而更加印证了拉什迪身上那种独一无二的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根据全文的阐述与分析,结语部分指出通过小说《摩尔的最后叹息》中对印度过去与现在的重写,特别是对印度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孟买的细致描写,拉什迪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元文化杂交的印度社会现实。同时,作为后殖民主义文学大师,拉什迪在这部作品中一直延续着继《撒旦诗篇》与《午夜之子》等前期作品后对反原旨主义的思考和对多元文化融合的向往。
其他文献
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音乐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对音乐课程的内容
植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资源之一,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有很多研究人员都在借助于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进行植物分类。数字图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汽车零部件的市场需求,当然也给滤清器行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国内滤清器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虽然民族品牌和自主品牌在售后市场
<正> 一、内蒙古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 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1996—2003年间,内蒙古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2.38倍,其中对外出口额增长了2倍。从下表所列数据不难看出,2003年的内
前言河流水体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之一,不仅具有淡水供应、水能提供、物质生产、生态多样性维持、生态支持、环境净化、灾害调节、休闲娱乐和文化孕育等重要功能㈣
<正>在笔者研究近代中外科技交流史过程中,发现容闳在1875年和1876年所写的两封英文书信(私人收藏),不仅有难得的容闳手迹,而且还涉及近代留学史上的另一位先驱人物——舒高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转型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士风流,是魏晋玄学熏染下形成的独特人文风貌。然而,"魏晋风度"毕竟脱胎于腐败、动荡、堕落的社会,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角质蛋白酶是一种多功能酶、通用裂解酶。为角质蛋白酶产生菌及其活性蛋白酶的挖掘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角质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类、角质蛋白酶结构和降解机理、角质蛋白
安然事件发生以来,世界各国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日益猖獗,给投资者及相关财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失,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很大冲击。美国世界通讯公司、施乐公司
华人社团、华文报刊以及华文教育被称为华人社会的“三大法宝”,三者密不可分,相互支撑。华教社团作为推动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自华文教育产生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