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高继宁教授经验方“消渴肾病方”治疗早期(Ⅲ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为消渴肾病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以氧化应激及肾脏纤维化为切入点,探讨消渴肾病方多途径、多靶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微观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方法:将66例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消渴肾病方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第24周时观察相关疗效性及安全性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症状、体征、中医症候积分及相关理化检查指标如尿常规、尿NAG酶、24小时尿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胱抑素水平以评估临床疗效;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水平,以反映氧化应激水平;测定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和IV型胶原水平,评估肾纤维化程度,从而对自拟消渴肾病方的临床疗效做出客观评价,同时检测不良反应并及时记录。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第12周,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5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第12周,与对照比较,治疗组患者症候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症候改善尤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第24周治疗效果优于第12周。(3)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治疗第12周、第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渴肾病方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4周末效果尤其明显。(4)蛋白尿及肾保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治疗组尿蛋白排泄水平、尿NAG酶及胱抑素C都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尿NAG酶及胱抑素C在24周末效果优于12周末效果(P<0.01)。而尿素氮及血清肌酐水平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5)抗氧化应激及抗纤维化:治疗前、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两组患者血清MDA含量和SOD活性组间比较,治疗后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4周末效果优于12周末(P<0.01)。治疗前、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两组患者尿TGF-β1含量和Ⅳ型胶原水平组间比较,治疗组TGF-β1和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4周末效果优于12周末(P<0.01)。结论:1)由上述结果得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加用消渴肾病方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有效地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尿NAG酶及血清胱抑素水平,提示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消渴肾病方可通过调节MDA和SOD水平,对抗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从而减轻肾脏损害,发挥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本方可减少尿中TGF-β1和Ⅳ型胶原水平,证明消渴肾病方具有抗肾脏纤维化,延缓DN进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