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的书写方式最初是字式书写,这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和单字词占大多数,例如目、足、惠、意等,所以不容易产生辨别词歧义的问题,也没有词式书写的要求。可是随着汉语拼音文本和汉字文本的发展,双音节词和双字词开始占优势,这样就出现了歧义等一系列问题。汉语词式书写方式的确立,不是一步到位的,不论是拼音文本的字母选择、词式书写规则的制定,还是汉字文本词式书写的实验与提倡,都凝结着几代人的尝试与努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汉语词式书写的历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拼音文本词式书写历史和汉字文本词式书写历史。拼音文本词式书写历史主要经历了外国人拟制的汉语拼音和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中几种方案初步尝试词式书写的萌芽阶段,注重词式书写的国语罗马字和正词法不够严密的拉丁化新文字的成长阶段,以及《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正式公布的成熟阶段。汉字文本词式书写历史可以大致分成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语罗马字以及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时期,有学者初步尝试: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前后,为了顺应学习汉语拼音和学习普通话的热潮,拼音文本带动的汉字文本词式书写出版物、全书实行汉字文本词式书写的著作出版:第三阶段是随着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发展及汉语自动分词的要求,众多学者亲身实践汉字文本汉语词式书写。本文按照拼音文本汉语词式书写历史和汉字文本汉语词式书写历史两大发展脉络,逐一展示它们各自发展的历史轨迹,分析每一阶段各自的发展特点,得出汉语词式书写发展的一些历史规律:词式书写方式逐步确定;词式书写范围逐步扩大;词式书写规则逐步系统化、完善化:两种文本词式书写发展历史不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