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0月初至2005年4月下旬,在云南丽江拉市海对越冬灰鹤的行为生态、当地农作物水鸟损害问题及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进行了研究调查。
Ⅰ.对拉市海越冬灰鹤共完成5个观察区175天同步计数、16.032只次5分钟间隔扫描行为取样、334次5分钟焦点行为取样、3,125次警戒行为记录,结果显示:
(1)拉市海是灰鹤在云南的一个越冬地,也是部分灰鹤个体在秋季南迁途中的一个停歇地,这部分个体在春季返回繁殖地时可能选择了另一条迁徙路线;10月初~11月下旬为灰鹤在拉市海的“迁入期”、11月底~12月底为“过境停留期”、1月初~3月中旬为“稳定越冬期”、3月中下旬为“迁出期”;从2004年10月初到次年的3月底,灰鹤集群的规模逐渐变小,可能意味着田间食物随越冬期而逐渐被消耗。
(2)越冬灰鹤日间活动以取食为主,取食活动占据了75.53%左右的时间,其下为警戒14.66%、护理5.05%、休息4.49%;取食行为在中午12:00以及下午16:00以后分别会出现一段低分配时间段,可能与气温和持续高取食时间分配达到的饱食状态有关;在越冬个体中,家庭单位中的成鹤和幼鹤都比集群中的个体更少时间取食、并更多时间警戒,这可能是由于较大的群体规模可以降低个体面临的捕食风险;在家庭单位中,幼体尽管比成鹤投入较少时间于警戒,但未能有更多的取食时间,这种成幼个体行为差异在集群中更加不显著。(3)越冬灰鹤的警戒力随着群体规模增加会表现出显著的下降,但当群体规模达到一定大小后又会显示出弊端:单纯从警戒行为上看,拉市海的研究表明20~30个体的集群代表灰鹤群体整体的最适状态,30只左右可能就是拉市海越冬灰鹤激化竞争的集群规模临界值;灰鹤的幼体,至少在拉市海范围内,可能要比成体更适合于较大集群的生活。
Ⅱ.2004年11月10日~2005年3月底,对水鸟觅食活动对农田选择性进行了5个月的记录,并完成202户社区意见调查,结果显示:
(1)斑头雁只有在冬季的1月份才显示出对农田生境的偏好(P<0.05),而在次年的3月则显示出回避的态度(P<0.001),在其余月份则为正常利用(P>0.05);灰鹤对农田的喜好则是在刚刚抵达拉市海的11月和12月显得极显著(P<0.001),越冬的灰鹤(1~3月)贝对农田未有显著的偏好(P>0.05)。
(2)拉市海人鸟冲突的原因在于农田侵蚀湿地自然生境,因此减少了水鸟在农田以外觅食的可能性。
(3)拉市海周边社区群众的个人保护意识受到学历、经济收入、赔偿金和旅游事业的影响。
为了提高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加强拉市海水鸟的保护,提出下列建议:
(1)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群众的教育水平;
(2)在适度的范围内,鼓励生态旅游的开发;
(3)改善赔偿金的补偿机制;
(4)更改农业耕种结构;
(5)由保护区统一规划,着手种种手段来达到生境恢复的目的,例如,停止对一些低处生境的开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