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实现个人在现代社会向上层流动的重要手段,是既有的社会等级结构再生产的重要机制。由于我国教育选拔考试的功利化和精英化考核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在教育分流的体制下,考试成绩就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而课外补习因其是市场化的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成为改变学生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追捧。本研究立足于高中课外补习,通过对新疆5所院校发放调查问卷及个案访谈,利用SPSS19.0、Stata11.0及N-vivo11.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高中课外补习的现状,以及影响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因素、课外补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从影响课外补习场域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即个人、家庭和学校的角度出发,探索高中课外补习、学习成绩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关系,并对课外补习场域的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进行分析,利用博弈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进一步解释三者间关系,并最终着眼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给出辩证看待课外补习现象的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在是否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影响因素中,性别对是否参加课外补习的影响不显著,对自己教育水平期望越高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越大,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对自己教育水平期望越高的学生面临学习的危机感意识和竞争意识就越高;在家庭层面,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大;虽然母亲的学历越高,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越高,但母亲学历对于学生是否参加课外补习呈现显著的负影响;在学校层面,西部地区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显著高于中东部地区;班级参加课外补习人数较多的学生更可能参加课外补习。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Hanushek的教育生产函数经典理论模型,采用PSM方法分析课外补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在控制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得出选择参加课外补习对学生的成绩有显著的正影响,进一步分析可知高中课外补习、学习成绩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总的表现为:课外补习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选择,高考成绩高的学生和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211工程”院校。本研究结合被调查者实际,找寻课外补习、学习成绩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内外在关系,厘清家长、学校与社会对课外补习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思考,希望为社会大众对课外补习极端认识的转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为规范课外补习教育机构的自身行为提供借鉴,从而改变社会各界对课外补习现象的极端评价和盲目追求向理性选择的辩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