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相当一部分玉米种植在十分瘠薄的土壤上,氮素缺乏成为玉米生产最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在施肥充裕地区,化学氮肥的长期大量施用也带来了玉米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培育氮高效玉米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对玉米氮利用率的QTL分析和分子机理的研究尚属空白,国外研究也较少,研究的玉米资源的范围很有限,已定位的控制氮利用率的QTL也多是微效的。因此,对玉米氮利用率QTLs进行定位分析,对于更为有效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玉米氮高效利用杂交种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以MO17(普通)与黄早四(耐瘠)的RIL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SSR标记连锁图谱,并在两种供氮水平下对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 1、利用(MO17×黄早四)的RIL群体(F9代),从368对SSR引物中筛选98对构建了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图谱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1364.3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3.92cM。该连锁图谱与IBM群体所作的图谱基本一致,能满足QTLs初级定位的要求。 2、所考察的MO17、黄早四两个亲本及其239份RIL株系的产量、株型、生育期等17个性状中,在高氮、低氮两种水平下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个性状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相关关系。除低氮下穗行数的峰度、高氮下出籽率的峰度、低氮时出籽率的峰度和偏度及低氮下出苗期的峰度超过1以外(绝对值),其余的偏度和峰度值均小于1,所有性状在群体中基本呈正态分布,适合于进行QTL作图分析。 3、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高氮、低氮两种水平下的17个性状及产量耐低氮胁迫指数(NTIY)进行了QTL检测及效应分析。除了未检测到控制出苗期的OTL以外,其余性状共检测到91个QTLs,其中高氮水平下31个,低氮水平下58个以及控制NTIY的2个。它们分布于10条染色体的43个标记区间。 4、生育期性状共检测到15个QTLs。高氮条件下,检测到5个控制ASI的QTLs,第3染色体上2个,第6、7、8染色体各1个,贡献率变化在4.89%-9.36%之间。低氮水平下检测到4个吐丝期QTLs,第6、9染色体上各2个,累计贡献率53.62%;散粉期的3个QTLs均位于第9染色体,贡献率在9.29%-12.24%之间;3个ASI的QTLs被检测到,位于第6、7、8染色体上,累计贡献率30.09%。生育期的QTLs在加性效应的等位增效贡献中,母本MO17的等位基因有增长散粉期、吐丝期和ASI的作用。 5、检测到33个影响株型性状的QTLs。高氮水平下,检测到2个株高QTLs,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