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经》情志学说是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详细阐述了情志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情志相胜的理论观点。本文通过对《内经》情志学说的分析研究,进一步从情绪调节的视角对此理论观点进行深入地挖掘探讨,意在丰富现代情绪调节研究成果的同时,促进祖国情志学说自身的发展完善。依据著名中医心理学家王米渠的“七情学说计量史”,可以把情志学说大致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春秋战国以前的酝酿、散载期;二是战国秦汉间随《内经》成书而形成,随后在宋金元时代得到不断发展的形成发展期。关于情志学说散载期的情绪调节思想,本文主要以对《内经》产生深远影响的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主。根据Lazarrus和Folkman所提出的情绪调节的应对方式模型可知,儒家强调积极入世、正面调控,主动探索解决引发消极情绪的事件,其情绪调节策略正是建立在问题中心应对的基础上。道家在“明道救时”,帮助人们进行情绪调节时,则强调“无为”,主要通过改变人们认知的方法达到目标。这正是情绪中心应对的策略。从情绪调节方法论角度看,中庸思想是儒家进行情绪调控的法则,它对情志学说的健康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的阴阳充气观念也为情志学说气机运动变化理论,即情绪调节的生理基础方面的解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于情志学说形成及成熟期的情绪调节思想,本文主要从以情胜情——情绪调节情绪、思虑胜情——认知调节情绪、移情易性——注意调节情绪、个体差异——人格调节情绪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以情胜情的情绪调节方式中,与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型中两种基本情绪调节策略进行对照可以发现,Gross所说的认知重评通过认识与理解的改变进行情绪调节,属于情绪的认知调节策略;表达抑制通过行为调整进行情绪调节,属于情绪的行为调节策略。而《内经》情志学说中以情胜情的情绪调节方法则是通过情绪进行情绪调节,应当属于情绪的情绪调节策略,是一种全新的情绪调节策略,具有深远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在思虑胜情中主要总结阐释了中医心理学中的整体恒动观对人们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的理解,这种认识突破了西方心理学研究中对情绪与认知两分法的思维禁锢,在认知调节的实践运用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在移情易性——注意调节情绪中指出,从情绪调节角度来看,自《内经》始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转移注意在情绪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关于个体差异——人格调节情绪,《内经》阴阳人格学说充分认识到个体在人格、情绪方面的个性差异,提出针对阴阳不同人格的个体进行调理的思想,对阳形人多采取清热滋阴的方法,对阴形人则多用扶阳抑阴的方式,这种从个体人格特征出发采取的人格调节方法,间接的实现了情绪调控的目的。研究情志学说的情绪调节思想,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调控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首先,当生活中各种影响心身健康的情绪出现时,可以运用情绪的音乐调节策略,通过音乐来激发相胜的情绪,调节原有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其次,根据《内经》“德全不危”的观点以及“思”“情”交融的认知调节过程的基本特点,运用情绪的道德调节策略,通过改良德育过程,激发积极情绪,增强人们认知调节的能力。最后,根据《内经》情志活动的生理基础——气机运动变化与情志之间的关系,可以运用情绪的气息调节策略,进行情绪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