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超预期下行“破7”,产业转型艰难而缓慢,大型产能过剩企业“僵尸化”续命,创新型企业前景不稳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持续攀升,给银行盈利能力及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可以说,在经济持续下行期,如何加强资产风险管控,减少新增不良;如何合理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成为了各家银行最头痛的问题,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情况呈现“新常态”。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升”态势已持续整整六年,逾期、欠息贷款及关注类贷款也快速增加。在风险频发,不良资产攀升的大环境下,处置不良资产成为中国银行业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对于存量不良资产,除传统处置模式之外的创新处置方式也开始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处置方式逐渐成为热议焦点。云南省的不良资产传导速度稍有滞后,在2014年下半年也逐渐显现,对云南省银行业的经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压力,同时也影响到各家商业银行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不良资产的继续暴露,科学合理的处置存量不良资产,把商业银行不良率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是当地监管部门及各家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对近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绝对额快速增长,2015年达到峰值,到2016年增速有所减缓;同时因贷款规模持续扩张稀释,不良率并未出现较大幅上升。虽然各商业银行加大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但仍不能遏制拨备覆盖率快速下滑;关注类贷款“双升”,级次向下迁徙的压力较大,2017年不良贷款形势仍不容乐观,下行压力依然不减。通过对不良资产经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介绍,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归纳列举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模式。可以看到,在我国严格的分业经营监管下,商业银行同质化依然严重,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仍然较为单一和有限,在宏观经济不回稳前,想通过逆周期经营而减少新增不良,是比较困难的,起到的作用也不明显。并结合当下不良资产发展的新常态以及云南省的情况,分析了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创新模式方面的新探索。随着多层次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完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互联网+等多渠道不良资产对接的成熟,如果银行运用当得,是可以解决已有不良问题,快速甩掉包袱,最终达到不良资产效率、收益最大化的目的。此外本文还结合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不良资产处置案例及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使用案例分析法对云南锡业集团债转股、云南煤化工集团破产重整两个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该两个案例在云南省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运用范围还不够广泛,值得当地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不断借鉴和推广。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和云南省本地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出现“新常态”后,不良资产的大幅攀升也对于全国和云南的整体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控制和处置出现了诸多不适,总体处置手段仍然很单一。只有丰富不良资产处置通道及模式,让不同类的不良资产,针对性的对接到合作机构,充分借鉴国内其他区域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云南省区域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有效增加市场参与主体与合作机构,探索适合云南省本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才能有效控制当地不良资产的持续攀升,合理的处置存量不良资产。本文也力求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论述,为云南省商业银行提供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新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