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原则在我国侵权法的展开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_2006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原则”写入《民法总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立法举措,并将“绿色”理念引入民法之中,为民事活动提供私法判断的准则。为提高我国民法绿色化水平,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集中体现民事主体与环境问题的侵权法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民法领域,有必要对绿色原则进行详尽的展开,这对于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推进侵权立法的完善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国侵权法的现有规定不足以体现绿色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内涵,难以实现侵权法保护环境的立法新定位,对侵权法进行“绿化”仍是值得探索的方向。本文以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六十六条为视角,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绿色原则的释义,明确其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得出绿色原则作为一项限定性原则,对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缓解资源紧张问题与环境问题都有帮助。我国侵权法作为调整民事行为与环境关系的集中体现,对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关系存在需求,此外国际民法“绿色化”趋势与我国生态政策赋予其新的时代使命,绿色原则蕴含的“环保、无污染、安全”等含义符合侵权法的全新定位,因此有必要在我国侵权法中展开绿色原则。第二章研究我国侵权法相关立法及其司法解释,《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三次审议稿)》并对其评析,发现我国侵权法规范对“绿色原则”体现的缺失,存在侵权行为类型划分还不够精确、科学,对侵权行为造成的民事主体与环境损害的救济不完善,绿色原则内涵不清晰,功能不明确等问题。第三章为区分环境法与侵权法,保持民法的纯粹性的要求为侵权法中实现绿色原则提供价值、制度上的边界限制,得出要在我国侵权法的价值目标内展开绿色原则,设立相关侵权制度时,不得改变侵权法本身的立法目的与制度性质。第四章对域外侵权立法或判例关于绿色原则的体现并评析,从侵权行为种类、归责原则及其救济制度等方面着手,从国外先进经验得到启示对我国环境侵权进行全面“绿色化、生态化”:拓展我国环境侵权的行为类型,完善相应救济,包括对人精神损害的救济和对生态环境的救济,表现为增设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生态修复责任等。最后一章从立法和司法两个途径在我国侵权法中实现绿色原则。立法层面明确绿色原则在我国侵权法中应具备的功能,拓展侵权行为类型明确其归责原则,完善绿色原则在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应然制度:包括增设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故意违反国家规定的惩罚性赔偿等。司法层面规范绿色原则在环境侵权中司法适用的规则与范围,避免其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万能条款。
其他文献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以若干专业实验室为平台,联合行业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同时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方便学生参加实验室活动;积极培养实验室教师队伍,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科研
在貌似合法的外衣下,內贼外鬼狼狈为奸,严重侵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2009年7月5日,适逢星期天,一个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大日子。  这一天,中国大地上一东一西,发生了震撼世界的两大事件。在最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日晚发生了骚乱,这一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甚至搅动了远在意大利的小城拉奎拉,以至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临机决断,毅然于8日八国集团峰会召开之日的凌晨,提前回国,成为中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广东省率先走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2008年12月3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显示,2007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85.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该报告同时预测,2009年,广东省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数有可能接近90%,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望比全国提前七至八年实
云计算可以忽略掉网络底层的基础设施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这是因为信息化网络NetInf将负责实现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和传输的细节问题。信息化网络是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