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大型商业银行的逐渐撤离,其原有金融机构的低效,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为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的不足,我国在2006年创设了村镇银行。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也暴露了其资金不足、风险防控能力较弱、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对我国村镇银行法律制度与实践的研究,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状况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村镇银行的基本内容展开,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对比,明确其在我国的法律地位,阐述了它的立法现状和发展现状;其次,通过分析美国社区银行和孟加拉乡村银行,发现他们完善的管理体系、法律体系和独特的监管方式值得我国借鉴;再次,以Y村镇银行为例,对我国村镇银行整体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立法不完善,主体间利益难以平衡,风险防控能力较弱,法律监管不健全,互联网化优势缺失等问题;最后,针对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确立统一的立法原则,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将村镇银行定位为社区银行;建立以农村地区为主的信用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构建完善的法律监管制度,对其进行适度监管,加强其内部控制能力等建议,主张通过“互联网+村镇银行”模式,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发展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