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近年发展迅猛。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渐地凸显的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由此,一个区域的旅游业如何合理利用规划旅游资源,做到旅游效率配置最优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问题。此外,由于地理条件、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旅游业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四川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随着成都平原城市群概念的提出,该城市群内的城市必将赢来更多的旅游发展机会。因此,深入去剖析造成成都平原城市群中各城市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原因以及形成因素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本研究对成都平原城市群乃至四川省旅游业今后在资源上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使旅游业经济效益输出最大化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定量实证研究方法,以成都平原城市群8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旅行社数量、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星级酒店数量设定为投入指标,将旅游总收入与旅游总人次设定为产出指标,选取2008-2017年的数据,依次使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CR模型、BCC模型从静态角度测算旅游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使用曼奎斯特指数从动态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进行了测算,计算出8座城市旅游效率在10年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成都平原城市群8座城市旅游综合效率总体都呈现增长的趋势,平均值为0.9。其中乐山市平均值最高,为0.993,绵阳市最低,为0.788。(2)8座城市的纯技术效率平均值都达到了0.9以上,较为稳定且基本上处于较高水平,但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3)8座城市的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的表现相似,说明规模效率对旅游业的综合效率影响较大。(4)8座城市在不同年份均出现过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现象。最后,本文以此上述结论为基础,从旅游效率制约因素的角度对成都平原城市群当下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出城市旅游效率提升对策。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清晰反映了现阶段成都平原城市群旅游产业效率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给予相应的旅游效率提升建议,希望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就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而制定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