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E超声在评估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HCC患者58例,采用E超声分别测量肿瘤病灶首次TACE术前和术后的杨氏模量值,以术后增强CT(CECT)的评估结果为标准,并将术后HCC病灶分为三类:完全灭活型、部分灭活型和未灭活型。最后整理分析所得数据,探究E超声对TACE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1)HCC病灶TACE术后经CECT检测评估,18个HCC病灶为完全灭活型,28个为部分灭活型,其余12个为未灭活型。完全灭活型病灶的术前和术后杨氏模量分别为18.16±3.90k Pa和38.66±6.04k P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灭活型病灶的术前和术后杨氏模量分别为18.70±3.47k Pa和30.67±3.70k P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灭活型病灶的术前和术后杨氏模量分别为17.99±3.86k Pa和20.60±3.04k Pa,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类型病灶术前的杨氏模量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种类型病灶的杨氏模量值以完全灭活型最大,部分灭活型次之,未灭活型最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确定完全灭活型病灶与存在肿瘤组织活性病灶(部分灭活型和未灭活型)的杨氏模量值的临界值为35.88k Pa,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5.0%,曲线下面积(AUC)为90.1%,P<0.05。结论:E超声可以对HCC经TACE术前后病灶的硬度作量化表征,HCC经TACE治疗术后,完全灭活型和部分灭活型病灶组织的硬度较术前病灶较高,而未灭活型病灶与术前肿瘤的硬度无明显差别。另外认为杨氏模量不低于35.88k Pa的术后病灶其TACE治疗的疗效最佳,低于此临界值的病灶仍需结合其临床表现进行适当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