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汾河下游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强烈,面临农业面源污染、局部水域水质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水质常年为劣V类,具有典型的区域特性。河岸带是阻挡氮素进入水体的重要屏障,土壤反硝化作用是河岸带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土壤条件、植被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功能基因丰度对反硝化速率有显著影响。研究汾河河岸带反硝化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可为探明土壤氮循环规律提供研究基础,为类似生境下的河岸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汾河下游河
【基金项目】
:
山西省水利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TZ2019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汾河下游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强烈,面临农业面源污染、局部水域水质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水质常年为劣V类,具有典型的区域特性。河岸带是阻挡氮素进入水体的重要屏障,土壤反硝化作用是河岸带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土壤条件、植被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功能基因丰度对反硝化速率有显著影响。研究汾河河岸带反硝化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可为探明土壤氮循环规律提供研究基础,为类似生境下的河岸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汾河下游河段水体氮污染严重问题,结合研究区内不同类型河岸带的环境背景,以汾河下游河岸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春、夏两季河岸带土壤反硝化特征(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反硝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汾河下游河岸带在净化水质和减少河流氮污染方面的生态功能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汾河下游不同植被类型河岸带土壤碳、氮、磷元素储量为林地河岸带>草地河岸带>芦灌草混合地河岸带。汾河下游河岸带土壤碳、氮、磷含量与土壤性质有较强的相关性,影响河岸带土壤TN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率(SWC)、土壤比重(SSG)、土壤孔隙度(TOP);土壤pH值、土壤比重(SSG)是TP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与SOC相关性较强的因素为土壤容重(SBD)、土壤pH、土壤含水率(SWC),说明河岸带土壤性质对土壤碳、氮、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2)汾河下游三个植被区河岸带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水陆交界处与河岸带处反硝化群落结构差异性较高;河岸带处草地和芦灌草混合地反硝化群落结构相似,但与林地差异性较高,这与反硝化速率的分布规律一致。土壤反硝化细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林地82.57%、草地75.77%、芦灌草混合地83.45%。水陆交界处林地的优势菌属为沙单胞菌属(Arenimonas29.72%)、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15.35%);草地的优势菌属为硫杆菌属(Thiobacillus45.36%)、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1 4.40%);芦灌草混合地的优势菌属为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45.58%)、红细菌菌属(Rhodobacter17.77%)。林地河岸带的优势菌属为Thiobacillus、Flavobacterium、Sphingomonas;草地河岸带的优势菌属为Thiobacillus、Sphingomonas、Pseudomonas;芦灌草河岸带混合地的优势菌属为Thiobacillus、Arenimonas、Sideroxydans。各反硝化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含量受植被类型和土壤自身理化特性影响在不同的点位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三种植被河岸带土壤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水陆交界处均大于河岸带。(3)汾河下游河岸带的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到土壤SWC、pH值、SOC、TP、C:N和NH4+-N、NO3--N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Shannon指数及Simpsom指数与SWC呈正相关,与SBD、TOP呈负相关;Chao1指数与pH值、TP、TOP呈负相关,且主要反硝化菌群相对丰度受到TP、土壤pH值和TOP的影响。chaol指数、Pseudomonas、Thiobacillus与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性显著。(4)汾河下游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反硝化速率范围为12.05-33.97μgNkg-1h-1,具有一定的时空异质性。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低(20.70μgNkg-1h-1)、夏季高(24.87μgNkg-1 h-1),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林地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速率平均值最高(24.12μgNkg-1h-1),芦灌草混合地河岸带最低(20.77μgNkg-1h-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反硝化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性,但均呈现水陆交界处高于河岸带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汾河下游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速率与NO3--N、NH4+-N、TP、SOC、SSG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TP、SSG呈负相关关系(p<0.05),其中土壤SOC、C:N和反硝化速率呈现出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根据研究区状况,建议在汾河下游河岸带采取植被恢复(种植类型为林地)和土壤碳修复、适当疏松土壤、人为添加Pseudomonas、Thiobacillus菌等措施来有效提高汾河下游河岸带土壤氮去除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在土壤反硝化菌种脱N效能最强烈的夏季,充分发挥植被吸收和反硝化过程的作用,使岸带脱N效能达到最佳。汾河下游河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巨大,若河岸带的脱N潜力被充分发掘之后,将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面源污染中的N素负荷。
其他文献
研究作物耗水规律可缓解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水分胁迫状况,本试验以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为例,研究喷施反射型抗蒸腾剂对其耗水规律的影响。在冬小麦生长至拔节期后采取喷施5%、8%、12%质量浓度的反射型抗蒸腾剂(高岭土溶液)和三种水分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100%、60%-80%、40%-60%)来研究对冬小麦生理生长和产量、耗水等因素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小麦叶片表而喷施
潜流带作为部分动物的产卵地、生物逃避天敌的避难所、微生物发挥分解作用的场所等,关系到物种个体的生存与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其间进行的潜流交换过程中,多种物质、养分和能量进行了输移,同时也过滤掉了水体中的部分污染物质,是河流发挥一系列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因而对潜流交换特性和潜流带温度场响应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河流中往往存在多样化的生态修复建筑物,丁坝作为减少河床、河岸冲刷,改善周边生境条件的结
开展机压管道式喷灌系统水力要素时空分布及节水效果研究,对喷灌系统田间管网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喷灌系统水力要素对系统水力性能的影响情况,提出了提高灌水质量和灌水效率的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机压管道式喷灌系统工作的特点,结合喷头流量和压力关系,建立了喷灌支管水力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水泵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建立了喷灌系统水力计算模型;并提出了该模型的计算方法。这一模型可
基质生态浮床技术是一种水环境污染物削减技术,因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维护方便、不需占用额外土地面积、易于移动等优点,在污水厂尾水中污染物削减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基质布置方式对基质生态浮床系统的影响机制仍不清,导致该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缺乏理论指导。本研究对比分析基质平摊和装于定植篮两种布置方式对静态基质生态浮床系统内污水厂尾水削减效果的影响,优化基质布置方式并解析污染物削减机理;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党参治疗胃溃疡(gastric ulcer)的作用机制.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党参治疗胃溃疡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治疗胃溃疡的相关靶点,对党参与治疗胃溃疡的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党参治疗胃溃疡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EGFR、ESR1、CCND1、MDM2和
碘代X射线造影剂(Iodinated X-ray constrast media,ICM)属于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主要用于医学诊断中的软组织(血管或器官)可视化,由于其高稳定性和水溶性,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很难去除,水环境中的残留浓度最高可达μg·L-1。本文选择两种典型ICM--泛影酸钠(Diatrizoate,DTZ)和碘帕醇(Iopamidol,IPM)为研究对象,研究铁改性荞麦皮
近些年给水厂副产物铝污泥产量日益增加,导致污泥大量堆积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众所周知,铝污泥中大量的氧化铝可与污水中的磷发生反应,达到去磷效果,所以本研究小组秉着“以废治废”的理念,将铝污泥与聚氨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一种新型轻质填料。首先根据铝污泥与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二氯甲烷、三乙烯二胺、辛酸亚锡的最佳混合比例制作新型轻质填料,接下来对新型轻质填料的化学基团、比表面积等理化性质以及该新型轻质填料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之一,在削减雨水径流峰值、去除径流污染物和补给地下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集中入渗的水量负荷与污染负荷强度大,增大了对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因此,有必要开展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雨水花园土壤与地下水的影响研究,其对于海绵城市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现场监测2019~2021年不同地表措施(雨水花园、普通降雨入渗、草地)处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中氮磷浓度,以
采用水库水温数值模拟是开展水库水温分布和下泄水温预测的主要手段,受限于验证水库实测水温资料的缺乏会影响到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结合同流域积累大量的水库水温观测数据,探索适用性强的水库水温预测模型可为准确评估水库水温影响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本文在分析黄河上游大型水库水温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统计模型、数值模拟和神经网络等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垂向水温分布预测模型,开展了模型验证、训
随着国家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日渐严峻。同时,我国作物秸秆年产量高达6亿吨左右,其中约有30%未被有效利用。将玉米秸秆作为调理剂与市政污泥混合,进行厌氧堆肥处理并土地利用是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作为调理剂与污泥按干质量比混合厌氧堆肥后与土壤复配进行黑麦草盆栽试验,探讨不同混合比的秸秆与污泥在厌氧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