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德性实践理念——麦金太尔实践观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un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金太尔是当今西方学界倡导德性伦理复兴的最主要代表。自其饮誉之作《德性之后》问世至今,国内外学界对其德性伦理思想的研究就从未间断过。本文试图以麦金太尔解决现代西方道德实践困境的努力为主线,从“德性实践理念重塑”的视角,对其实践哲学做一个相对新颖的解读。
  概括来讲,文章可分为三大部分。前两个部分是对麦金太尔重塑德性实践尝试的解读,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麦金太尔所描述的当今西方社会道德实践困境及其原因的概括和解析,可被看作麦金太尔对重塑德性实践理念之“必要性”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对麦金太尔重塑德性实践理念的“具体尝试”的归纳和解析;最后一部分则是对麦金太尔重塑德性实践理念的尝试的总结性“评价”。
  文章第一部分将麦金太尔对当今西方道德实践困境的论述概括为三点:道德实践传统的无以为继;道德实践理念的不可公度;以及道德实践个体人格的两歧分裂。紧接着,文章依照麦金太尔的相关论述,归纳并分析了造成这一道德实践困境的原因。在考察道德实践困境产生的原因时,文中采取了“情感主义的泛滥一启蒙筹划的失败一对德性实践传统的拒斥”的“倒溯”分析方法,指出,当今西方社会道德实践困境的基本特征和直接原因是情感主义的泛滥,而导致情感主义泛滥的直接原因则是(为道德合理性作论证的)启蒙筹划的失败,而启蒙筹划失败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启蒙学者对德性实践传统的拒斥。基于以上分析,文章认为,麦金太尔实际上是想通过上述论证,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当今西方社会道德实践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启蒙学者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实践传统的拒斥,因此,要想走出当今西方社会道德实践的困境,唯一的出路便是重塑这个德性实践的传统。麦金太尔对“禁忌”问题的解说,实际上就是在以隐喻的方式向我们说明“重塑德性实践理念”的必要性。
  文章第二部分将麦金太尔重塑德性实践的“具体尝试”概括为三个方面:追溯德性实践传统;重塑德性实践概念;“清除”德性实践重塑之障碍。首先,通过分析和总结麦金太尔对德性实践传统①的追溯,文章得出了德性实践传统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这些德性实践传统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第二,这些德性实践传统都崇尚实践活动的内在目的性,也就是说,它们都以某种形式的共同体为依托,追求一种对人来说的“善好”的生活。紧接着,文章集中分析了麦金太尔所欲重塑的(德性)实践概念及其内在哲学基础。指出,麦金太尔的实践概念主要突显了德性实践的如下三个基本要素或特征,即:德性目的性(强调内在利益)、社会关联性(“社会性地、协作性地确立”)以及历史传承性(对传统和权威的特定意义上的承认)。文章认为,麦金太尔之所以要突显实践概念的上述三个基本要素,主要是因为他希望通过对这三大实践要素的强调,促使人们认识到德性实践的重大意义,进而尝试着通过对德性实践理念的重塑,去解决当今西方社会道德实践的三大困境。最后,与麦金太尔对德性实践传统的追溯和德性实践概念的重塑相呼应,文章概括并分析了麦金太尔对德性实践理念重塑之障碍(包括情感主义、韦伯主义、尼采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普遍规范主义)的拒斥。
  文章第三部分针对麦金太尔重塑德性实践理念的尝试,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有些来自相关学者,有些则来自作者本人),包括相关的批评与回应、相关的比照和透析以及相关的问题和出路。
  最后,在文章结语部分,作者指出,麦金太尔对其德性实践理念的重塑,既揭露了现代社会道德实践的困境,给人以警醒;又指出了走出道德实践困境的方式和方法,给人以希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标志性思想家,其《周易注》作为由汉易向宋易的过渡环节中很关键的一环,已被世人公认为是义理易学的代表。王弼扫除了汉易中烦琐的易象,而代之以一股清新的玄学清流。易学史的发展证明,《周易注》中的形上学思想以及其以义理解《易》的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第一章从易学史的角度对王弼易学的思想来源进行追溯。首先说明了《周易注》的取义倾向受《左传》、《国语》及《易传》等取义说的影响,其次考察了
学位
中唐是儒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儒学家一方面勇于突破汉唐注疏之学的限制,注重从儒家经典出发,以新的角度阐发儒学思想,为儒学增添新学说;另一方面排斥或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关注天人、性情之说,为儒学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在中唐时期经学的衰落和文学的盛行,主要体现的是韩、柳二人在陆质等人新春秋学思想的影响下打破“疏不驳注”的经学惯例,开启了以己意解经的先
学位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以后,各学科教师都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科育人方向,并围绕该理念的具体内涵设计更为科学和完善的教学方案,以便通过有效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也需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活动,依托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以便优化其思路、强化其能力,使之在参与中更为高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辅助提高其学习质量。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力学实验为例,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改进实验教学策略的路径。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力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阶段特点来看,古诗词的教学在一定程度生更加注重背诵和积累,通过注释和老师的讲解来实现理解,忽视意象在叙事、抒情、议论和审美中的独特作用,使得在古诗词教学时,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够实现与诗歌情感的深层融合。因此,我们在课堂诗词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从意象着手来鉴赏诗词。诗词的意象凝聚着诗人的情感,是诗人在观意象之后,将情感注入后所得的独特景象,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鉴赏诗词中的意象,能够有效指导学生通过意象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帮助学生学会通过意象角度鉴赏
期刊
明末学术思想领域,尤其是心学一派,日益显露出空疏玄虚、不务实际的流弊而创造活力也渐显疲态。一些具有清醒头脑和远见卓识的有志之士开始进行分析与批判,认为不能空谈心性,而更应该在“经世致用”的实学上下功夫。这样一种思想认识的不断抉发,再加之西学东渐所带来的实证科学之风的刺激,使得明清之际的学风逐渐出现了不同于以往时期的极大变化。在时代际遇与家学授受的综合作用之下,方以智的“质测”与“通几”之学得以生成
学位
社会科学理性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理性话语成为社会最流行的学术语言、理性思维成为社会最主要的思维方式。但是,社会科学理性并不是完美自足的。一方面,理性的“算计”无法穷尽社会的风险,现代性“脱域”机制下的理性行为失控让人深感忧虑。另一方面,理性的“美梦”演变成“梦魇”,社会生活被不断制度化,理性带来新的“野蛮和暴力”。面对对社会科学理性的拒斥,作者提出了进行社会科学理性当代建构的观点。  社
统一性是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本质性内涵,也是贯穿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内在核心,由于莱布尼茨思想本身特点而决定的研究方法需要,本文将这个统一体分为四个维度,展现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统一性的内容、层次和内在的结构关系,从而解释莱布尼茨科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的统一性。  第一个维度是作为基础维度的形而上学为莱布尼茨的科学方法的基础奠定统一性。莱布尼茨正是在观念的原子主义、百科全书式调和折中主义、整体主义、演绎主义
学位
摘要:一些小班幼儿往往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家长溺爱心理导致孩子往往不具备基本的穿衣、洗脸、用餐等技能,需要秉持家园共育理念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成长。关键词:小班幼儿 自理能力 家园共育 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自理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幼儿园小班老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的自主发展意识,通过游戏等方法促进幼儿的参与兴趣,创造更加新颖的辅助手段来营造生活情境,使孩子们都能通过小班学习获得自理能力的
期刊
本文选取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晚期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阐释其凭借一种实用主义多元论的认知主义立场,为伦理学的客观性进行的辩护。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普特南伦理学思想对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和启示。  论文一方面梳理、分析普特南在两个维度上,对伦理学的客观性进行的论证。据此展现普特南以不同于康德的义务论和柏拉图式的实在论的方式,构想一种关注实践的客观主义伦理学的理论贡献。另一方面,引入哲
摘要: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进行人际交流、提高学习成绩、实现个人理想具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初中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考察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引导进行充分结合,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参与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形成宽容有爱、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初中阶段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更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