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人资格探究——从环境公益诉讼的特殊性角度分析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y123tx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发现问题:环境公益诉讼为什么特殊,谁才有资格开展环境公益诉讼活动,以及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完善,并在随后的四个章节中依次解析。  第二章是分析环境公益诉讼的特殊性。作者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特殊性以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性质的特征这两个方面来说明环境公益诉讼的特殊性。作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有公益性、专业性、隐蔽性这三个特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不同于传统诉讼的新型诉讼,进而作者把环境公益诉讼分为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和应对性环境公益诉讼。作者在分析中抓住了环境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渊源和关系,发掘出了二者的本质联系,论证了环境公益诉讼特殊性对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人资格的影响。  第三章、第四章是对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人资格的辨析。作者先从应然与实然这两个角度分析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条件。再立足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从实然性的角度,提出以环保组织和检察机关作为适格当事人,构建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人二元结构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同时指明不同的起诉人与不同的环境公益诉讼类型的关系,分析了起诉人的顺位安排。  第五章提出通过完善立法等方法,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人制度的建议,并勾勒出建立环境保护专款基金制度以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公共治理等理论的兴起,一种以参与、协商、互动、合作等回应型行政机制为特征的回应性极强的软法治理手段开始兴起,在软硬结合的混合法治理模式中逐渐占有和硬法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的地位,彰显着与时俱进的民主、平等与法治追求。虽然目前我国软法治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只要我们对其保持足够的重视,就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其体系、手段、程序、实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完善,并通过不断地试错探索的实践,使之
现代知识产权起源于十五世纪欧洲封建统治者授予的特权,获得这种特权的人可以在相关商品的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自由竞争被人为扼制。随着封建特权及垄断逐渐被废除,知识产权
学位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