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同大学是三十年代在上海知名的私立高校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胡敦复等人创立的大同学院。作为一所二十世纪初兴办的知名的私立大学,大同的诞生、发展以及消亡史也是近代私立大学变迁史的见证。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教育界首当其冲。“八一三”事变后,上海许多高校转入大后方办学,大同大学也曾考虑内迁办学。在政策、经费以及现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同最终转入租界办学。大同大学自创立以来一直秉持学人治校的理念,其经营发展大多取决于立达学社社员。作为一所沪上知名的私立大学,大同大学在艰难维持办学的同时,也为抗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许多学校为求继续办学选择内迁,其时租界相对安定,留下来的学校大多数迁至租界。在租界的大同大学也在为抗战艰难维持。“孤岛”时期,重庆国民政府遥领主权,以驻沪观察员等制度管理孤岛私立大学,但留守学校更要应对日伪侵略者的压力。在环境动乱、经费短缺、教学场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大同仍然坚持办学,力求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转。这一阶段大同增设工学院,学生人数大规模增加,所授之课大多为理工相关。太平洋战争之后,为在夹缝中求生存,大同被迫向伪政府注册。但是师生并未向日伪屈服,这一时期大同的学生活跃在课堂生活与政治参与中,展现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抗争。战争结束之后,国民政府颁布沦陷区私立高等学校处置办法,大同也着力归正,以求获得新生。
战时大学办学有内迁和留守两种形式,两类办学方式都在为抗战作贡献。从抗战时期大同大学办学的过程中,可以窥见战时实力较弱被迫留守的私立大学的生存困境,也能彰显战时我国高校为保存民族文化火种,苦撑待变的艰难与坚持。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许多学校为求继续办学选择内迁,其时租界相对安定,留下来的学校大多数迁至租界。在租界的大同大学也在为抗战艰难维持。“孤岛”时期,重庆国民政府遥领主权,以驻沪观察员等制度管理孤岛私立大学,但留守学校更要应对日伪侵略者的压力。在环境动乱、经费短缺、教学场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大同仍然坚持办学,力求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转。这一阶段大同增设工学院,学生人数大规模增加,所授之课大多为理工相关。太平洋战争之后,为在夹缝中求生存,大同被迫向伪政府注册。但是师生并未向日伪屈服,这一时期大同的学生活跃在课堂生活与政治参与中,展现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抗争。战争结束之后,国民政府颁布沦陷区私立高等学校处置办法,大同也着力归正,以求获得新生。
战时大学办学有内迁和留守两种形式,两类办学方式都在为抗战作贡献。从抗战时期大同大学办学的过程中,可以窥见战时实力较弱被迫留守的私立大学的生存困境,也能彰显战时我国高校为保存民族文化火种,苦撑待变的艰难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