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探讨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创新方式及其特点和运作模式。 从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超边际分析和分工演进理论,分析中小企业存在的核心价值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各种融资创新出现的原因作出经济学解释。 本文首先通过对各种调查数据的分析指出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呈现二元结构的特点:一方面国有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差,负债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政策歧视、银行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而得不到满足。 本文尝试运用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探讨在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期限的研究,提出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中小企业只能获得次优融资结构的观点,并且债务融资要优于其他融资方式,基于上述前提,认为引入融资创新方式可得到帕累托改进,并提出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是金融领域分工自发演进的结果。本文用简化的关系型融资两期模型证明了关系型融资模式对中小企业有着很好的适应性。并从期权理论的角度考虑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为各种创新融资方式的定价作理论铺垫。 金融缺口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中小企业不了解各种融资方式而产生的知识缺口又是导致金融缺口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各种融资创新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减少知识缺口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途径。本文认为债务融资更适于中小企业融资,因此重点分析几种债务融资的创新方式。 研究了应收账款质押、转售,存货质押包括信托清单和现场仓库等融资方式。指出如果灵活利用这部分资产的可融资性,中小企业可大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能提高资产收益率。为说明流动资产融资创新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本文用抵押担保模型证明流动资产的抵押担保可作为不同类型借款人的甄别工具,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黄金法则”与甄别信号之间的两难冲突。 中小企业因为自身条件的局限,往往难以申请到标准贷款(plain vanilla loan),在融资谈判中,需要作出更多的让步,如接受更高的融资成本或让外部投资者分享项目未来收益。如果某种融资方式能让外部投资者在得到本金偿付的同时,又能分享项目未来收益,且防止借款人发生败德行为的外生交易费用不高,这种融资方式无疑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本文研究了商品融资和DIP融资的内在机理,发现两者的共性都在于借贷双方共同承担了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作为补偿,贷款方也能享受额外的收益。本文还用模型研究当偿付额依存于最能揭示借款人收入信息的可观察变量时,能否有效区分借款人的类型。 资产证券化是目前金融市场最高层次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的交易过程是一条较长的迂同交易链条,有赖于效率很高的专业化分工协调和金融深化,本文运用迂回交易链条说明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了资产证券化出现的经济学意义。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的优势、特点,提出了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的JL种证券化方式,并指出在目前国内存在种种限制的情况下,可先开展以信托方式为主结构的资产证券化形式。 融资创新是设计、构造和使用新金融工具的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对金融工具进行准确的定价。现金流折现方法的局限性使目前对金融资产的定价多以采用期权定价模型,通过构造随机偏微分方程来求解。但当金融创新涉及多项标的资产时,就要采用多维期权模型,而多维期权模型因变量多,难以求得解析解。本文重点分析了商品融资期权的特点,变换期权定价模型的边界条件,求出在固定利率条件的解析解。为国内金融市场的融资创新定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实证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湖南地区中小企业为样本研究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和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符合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证据,同时也发现与国外一些实证检验结果的不同之处。 本文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本着自由资本精神的立场,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方法,都只是提供一切的可能性,而不是意图达到何种预定目标,鼓励一切个体在一切方向上进行创新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在一切产业领域中,对所有企业均是开放和平等的,也就是说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只有自由企业制度使创新成为可能,而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则是提供这一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