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党的十九大、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等会议的召开,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和提高民生水平成为规划界的热点议题。此外“城市双修”要求在城市修补工作中,既要完成物质空间等硬件环境的修补,也要加强社会文化等软环境的修复。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既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载体,也是城市微更新的本体。社区正面临着从增量建设向增存并举的转型,如何在进行社区物质环境更新的同时,满足居民的文化诉求,是摆在规划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在传统社区更新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一种能够兼顾多方需求并传承社区文化的社区更新模式。本文研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文化资本在社区更新中如何发挥作用?社区协作式规划运作过程是什么/各方参与的途径是什么?城市老旧社区更新中如何体现地域特色?规划师如何在社区更新中发挥能动性?本文围绕研究问题,收集国内外关于文化资本及协作式规划的案例,通过清河实验、史家胡同、上海社区花园、北京798等一系列代表性案例总结出“文化—协作式”规划方法。文中运用规划学、建筑学、景观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渝中区(侧重中观视角)和合川区(侧重微观视角)两个案例进行详细的实践演绎,完善并佐证“文化-协作式”规划。总的来说,文化资本要发挥其价值,首先要通过工作会议、居民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调查和识别,接着通过价值评估判断不同文化资本的特性,然后显性转换和隐性转换分别转换为经济和社会资本,对社区进行激活,最后通过规划手段,进行社区更新。基于文化资本的社区更新,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修补和社区文化修复两个方面,通过场景设计等手段,重现旧日繁华。同时,文化资本作为多方利益团体的触媒,辅助构建了全过程协作平台:由街道牵头,规划师引导,企业助力,分类别分阶段组织各方进行更新规划工作。在完成空间更新的同时,深化社区治理,加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研究内容具体可分为下列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提出问题。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并对本文研究概念“文化资本”、“协作式规划”、“老旧社区更新”等进行解析,界定其研究范围。之后建构了本文研究框架,提出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第2章):认识问题。对文化资本、协作式规划等概念进行研究综述,找到现有理论和案例中的亮点和缺失,对本文规划方法进行初步的判断。同时,第2章对本文的研究重点和研究适应性作出简要探讨。第三部分(第3章):方法建构。根据清河实验、史家胡同、深圳南头古城等一系列案例总结共同方法,形成“文化-协作式”规划方法。本章对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解析,包括文化资本的识别、调查、评估、利用及协作式规划的基本流程。后文则通过两个具体案例,利用该方法进行演练实践。第四部分(第4,5章):解决问题。第四章以渝中区为例,分析重庆城市老旧社区的困境与契机。接着以大溪沟街道更新对“文化-协作式”规划方法进行详细演练,然后对重庆协作治理方式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协作式规划流程与方法,并考虑如何使其制度化。第五章以合川区草花街社区为例,通过“基于文化资本的空间更新”与“基于文化资本的社区治理”为线索,将协作式规划方法贯彻其中。该部分在更新实践中,摸索社区规划师进行在地实践的途径。这两章分别从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探索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实践性。第五部分(第6,7章):得出结论。这两章总结了“文化-协作式”规划方法的创新性,同时讨论了规划师应做怎样的角色调整来适应目前的社区更新项目。最后对本文进行研究结论总结和不足性探讨。本文对城市老旧社区更新提出了一种可行性很强的方法,可为后续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最后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文化资本在社区更新领域具有很强的可利用性;第二,协作式规划在社区尺度必不可少,且与社区文化关系紧密;第三,“文化-协作式规划”应建立在尊重地域价值及人的价值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