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云阳县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影响其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建立前瞻性队列,分析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系统地了解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阳县3所中学的初一、高一学生1403名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检测其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分析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剔除基线调查时已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或患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后,对进入队列的1322人继续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随访频率为每六个月一次,总共随访了两次。观察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规律。基线与随访调查均采用自编的基本情况问卷、《青少年发展与心理弹性问卷》(RYDM)以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结果:基线调查总共纳入1403名农村中学生,其中包括1049名留守中学生,352名非留守中学生以及2名孤儿。1)留守中学生低心理弹性检出率为0.95%,中心理弹性检出率为54.15%,高心理弹性检出率为44.90%;留守中学生心理弹性总均分为2.96±0.41,与非留守中学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生在家庭积极参与与自我效能维度的得分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同伴亲密关系与同理心维度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级差异结果显示,除了同伴亲密关系,同理心以及合作与沟通这几个维度以外,初一学生在其他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高一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为6.01%,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为4.55%,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弹性总均分除与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无显著相关性外,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其它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3)留守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外出打工情况、年级、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以及走读情况。基线调查总共进入队列研究的对象为1322名农村中学生,最终随访到1101人,随访率为83.28%。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随调查时间的变化情况显示,基线调查中,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在是否有兄弟姐妹、走读情况以及主观经济情况构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最后一次随访调查中,两组在性别和是否有兄弟姐妹构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2)研究对象心理弹性随调查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留守中学生在基线调查时心理弹性平均得分为2.999,第一次随访调查为2.926,第二次随访调查为2.909,留守中学生总体心理弹性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变化他们的心理弹性仍处于中等水平。3)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随调查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基线调查时心理健康平均得分为41.683,第一次随访调查为40.139,第二次随访调查为39.238,总体心理健康情况较好,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留守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人数随调查时间变化逐渐增多。结论:云阳县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偏低,大部分的留守中学生心理弹性水平都较好。留守中学生心理弹性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留守中学生良好适应。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随调查时间变化仍保持中等水平;心理健康情况较好,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人数也随调查时间变化逐渐增多。这提示在下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在这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生当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