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是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沿岸、日本北海道及大彼得湾等海域的一种一年生大型褐藻,在日本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目前在我国已经实现人工养殖,但是关于多肋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研究了多肋藻的营养成分,褐藻胶的性质和结构,并对褐藻糖胶的化学组成及初级结构进行了研究,为多肋藻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对五月、六月和七月三个采收期的多肋藻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多肋藻中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质、粗纤维和多酚含量随着藻体成熟而增加,最高含量分别为10.50%、29.25%、18.15%、2.21%、5.68%和4.796 mg/g;五月和六月多肋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达到32.61%和32.91%:五月和六月多肋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6.43%和83.78%,主要为亚油酸和棕榈油酸,七月多肋藻脂肪酸以油酸和棕榈酸等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为48.03%;矿质元素中钙和镁含量丰富。五月、六月、七月的多肋藻中褐藻胶含量依次为22.90%、29.13%、22.49%。比较了水提、酸提、酶提和超声SDS辅助提取所得多肋藻褐藻糖胶的得率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酶提法得率最高,为4.183%,酶提法所得粗糖的Fucoidan含量、总糖含量和硫酸基含量均高于其它三种方法,分别为29.958%、27.712%和13.097%。比较了五月、六月和七月多肋藻褐藻糖胶粗糖的得率和化学组成,得率分别为2.58%、8.094%和4.183%,总糖含量分别为20.350%,、27.712%和30.280%,Fucoidan含量分别为25.204%、29.958%和14.348%,硫酸基含量依次为4.962%、13.097%、11.168%。测定了多肋藻褐藻胶的分子量、粘度、凝胶强度、M/G值和流变学特性。五、六、七月褐藻胶分子量分别为3.981×106Da、3.731×106 Da、1.410×106Da,粘度分别为1026.7 mPa·s、419.7 mPa·s、104.8 mPa·s,凝胶强度分别为1,449.0 g/cm、1,935.0 g/cm、980.5 g/cm,M/G值分别为2.030、1.415、1.306。多肋藻褐藻酸钠的粘度随着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是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不同收获期的褐藻胶的触变性无显著变化,多肋藻褐藻胶具有粘弹性,体系在低频区主要表现为粘性,在高频区主要表现为弹性,G’超过G”时的频率随藻体成熟而降低。以酶提醇沉制备的六月和七月多肋藻褐藻糖胶记为6F和7F,采用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分级纯化,6F能分离出三个组分6F0、6F1和6F2,得率分别为10.227%、44.286%、42.857%;7F能分离出一个组分7F1,得率为36.547%。气相色谱测定单糖组成,各组分的单糖组成复杂,6F0的岩藻糖含量最高为62.362%,其他组分中含量较高的单糖有岩藻糖,甘露糖和半乳糖。液相色谱测定分子量,6F0、6F1、6F2和7F1的分子量分别为15.668-4.966 kDa、433.511 kDa和4.721 kDa。用红外光谱和一维核磁1H-NMR和13C-NMR测定结构,6F1、6F2和7F1的红外光谱相似,均有硫酸基、糖醛酸以及糖环特征峰,氢谱分析表明,5.68 ppm、5.14 ppm、5.04 ppm、4.94 ppm、4.84 ppm、4.65 ppm、4.57 ppm分别为岩藻糖、木糖、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的信号峰,3.69 ppm为氧甲基信号峰,2.12 ppm为乙酰基信号峰,1.36 ppm和1.2 ppm为岩藻糖的甲基质子信号。碳谱分析表明,100.06 ppm、99.92 ppm和99.87 ppm处为a-L-岩藻糖异头碳信号峰,74-88 ppm处为硫酸基信号峰,61 ppm左右是β-半乳糖C6信号峰,15.75 ppm为吡喃岩藻糖甲基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