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大通县位于青藏高寒区,地处祁连山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本文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生物多样性、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响应等角度出发,利用野外调查的样方数据和当地宝库林场提供的数据,对大通县主要人工林群落下林下植被的生态特性展开研究,得到如下结论: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人工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阔叶林配置更有利于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发育,针叶配置更有利于林下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发育。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对不同人工林群落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的生态位宽度进行计测,从生态位宽度角度揭示了不同树种配置下草本群落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的广生态幅物种不同,纯人工林比混交人工林更有利于林下灌木群落的生长和发育,混交人工林比纯人工林更有利于林下草本群落的生长和发育。运用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主要人工林群落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的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测,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生态位较宽的物种之间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但在一些林分中,生态位较窄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生态位重叠,这种现象可能是不同种群对有限环境资源激烈竞争的体现,纯林下灌木种群因利用相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可能更为激烈,针阔叶混交林下草本种群因利用相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更为激烈。通过对人工林群落下灌木层、草本层生态位相似比例的计测发现: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之间往往具有较大的生态位相似比例,纯林下灌木层主要种群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较大,混交林下草本层主要种群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较大从生态响应来看,不同人工林群落下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大部分处于发展阶段,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群大部分处于衰退阶段。从生态响应速率来看,不同人j[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群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在今后的演替过程中必将有新种群代替现有的优势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