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在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采用保留尿道板和横断尿道板两种方式术后的治愈率和并发症率比较,探讨应用保留尿道板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01月~2017年01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尿道下裂初治患儿,其中合并隐睾、腹股沟斜疝等泌尿系畸形与尿道下裂修复术同期处置的不纳入研究行列。总共92例符合入选标准,年龄范围1至15岁,经统计学分析平均年龄为4.6岁。根据术中是否保留了尿道板,将92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其中54例行保留尿道板的尿道下裂修复术,设为实验组A组;38例根据病情需要术中均需横断尿道板,设为对照组B组。其中A组17例采用Mathieu术式,22例采用Onlay术式,15例采用Snodgrass术式。B组21例采用Duckett术式,17例采用术式为Duckett+Duplay。该研究分别对两组患儿术前的年龄、体重、血清睾酮值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尽量保持两组手术比较的单因素变量。分别统计了术后两种术式的手术治愈率和两种手术方式的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样扩张、皮肤坏死、尿道塌陷等并发症等情况,同时也对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拔除尿道支架管的时间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1、通过对两组病例的年龄、体重、术前血清睾酮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对比P=1.00(>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体重对比P=0.993(>0.05),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血清睾酮水平比较P=0.99(>0.05),术前血清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手术时间对比P=0.85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术后拔除尿道支架管的时间对比P=0.00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根据尿道下裂手术的治愈标准,实验组54例,术后治愈49例,治愈率90.7%;对照组38例,术后治愈24例,治愈率63.2%。两组治愈率比较P=0.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术后并发症统计,实验组术后尿瘘2例,对照组尿瘘8例,两组对比P=0.014<P=0.05,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尿道狭窄1例,对照组尿道狭窄6例,尿道狭窄对比P=0.01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道下裂修复术中,无论是采用保留尿道板还是横断尿道板,其平均手术时间相当。但是,在同样能够纠正尿道下弯的情况下,保留尿道板术后留置尿道支架管时间短,尿道下裂治愈率高,术后常见并发症率低。因此,建议临床医师们在尿道下裂修复中多考虑使用保留尿道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