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微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开采、生产、储存、运输和石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溢油、泄漏和排放等问题,已严重威胁到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针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添加菌在修复土壤中存活率低、吸附固定化细胞易外泄和实地修复效率低等,本研究通过两步固定化方法制备一种硅化固定化菌剂(Silica-IC),并探讨了该菌剂的特征和性能,及其在水体、泥浆和土壤中的降解能力和作用机理;从土壤、污染物和微生物三维角度出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主要因子和最优条件,以期为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制备了具有良好保菌能力和稳定性的硅化固定化菌剂(Silica-IC):采用两步固定化方法,即细胞先吸附固定在木屑上,再利用气相沉淀法在其上覆盖一层硅凝胶,制备硅化固定化菌剂。研究发现Silica-IC细胞截留率较高,且在低温4°C和高温30°C放置28天,活菌菌落数(CFU)均无显著性下降,说明其有良好的保菌能力和稳定性。(2)研究了硅化固定化细胞降解菲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Silica-IC固定化细胞去除菲的过程主要是吸附-降解机制。以污染土壤石油组分多环芳烃含量较高的菲及典型降解菌Sphingomonas sp.GY2B为研究的模型。当把固定化菌株加入水体中时,其对菲的降解过程与吸附-降解模型较为吻合,而游离菌与一级动力学模型吻合;当将固定化菌株加入含菲的泥浆或土壤中时,菲的去除可能存在多种途径,比如吸附至载体上的菲被载体上固定着的GY2B菌株直接利用,菲的不断降解促进更多的菲被吸附至载体上,继续被菌株利用,缩短了菲与菌株间的传递距离,克服了部分传质限制,达到强化菲的去除效果。(3)研究了Silica-IC在泥浆和土壤体系中的生长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Silica-IC可高效降解水体、泥浆和土壤中的石油组分菲。对土壤中的菲,48 h去除率高达93.4%。在泥浆和土壤体系中Silica-IC中的GY2B细胞短暂适应环境后快速生长繁殖,并维持在比较高的菌落数水平,表现出较好的存活率和生长趋势。(4)研究了固定化菌剂修复实际石油污染的土壤:结果表明分不同时间段多次添加固定化菌剂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微环境(适宜的pH、盐度和可利用的底物)可有效净化石油污染的土壤。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炼油厂附近石油污染的酸性土壤进行为期60天的修复实验,发现影响因子显著性水平依次为:无机复合肥的量>菌剂总量>菌剂添加方式>>表面活性剂的量;无机复合肥显著地抑制总石油烃(TPH)的去除;在最佳修复条件下,即2%的固定化菌剂总量(5.97×106 CFU/g)分三次添加和6%的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SDS:TritonX100=2:1)总量,TPH去除率可达60%以上(C0=13755 mg/kg)。
其他文献
作为城市交通领域的创新,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然而,在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各大单车运营商对车辆的过度投放、底线竞争,引起乱停乱放、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脐灸联合敷脐疗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方法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化饮食、活动、腹部按摩指导
目的探讨长期卧气垫床高龄患者的翻身间隔时间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长期卧气垫床的高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为了考察太阳能光热系统的蓄热能力,以及太阳能地埋管热泵联合采暖空调是否满足建筑物能量供给,针对一栋220 m2的建筑物,建立了一套太阳能地埋管热泵联合采暖空调系统.以冬季
采用常规混凝沉淀结合粉末活性炭-超滤一体化中试工艺处理北江水,经过70 d连续运行,考察了投炭量对浊度、UV254、COD Mn去除率、膜污染的影响以及清洗时间对膜污染清洗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