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4年美国图书馆界提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后,信息素养教育便成为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信息素养是我们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规避发展风险的基础。信息意识作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信息主体对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自觉反应,是对信息获取活动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功能和作用的认知表现。它既是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知过程,也是信息主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意识反应。本研究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信息意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信息行为发展的动态视角出发,研究信息意识在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随认知活动而动态变化的特征。即信息意识在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管理、信息应用和信息交流中的特征表现。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构建出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初测问卷,并对500名新生进行施测,问卷数据通过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中不合理的条目进行删除和修改,然后利用Cronbachα信度系数法和分半信度法检验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最终形成了由29个条目构成的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抽取云南师范大学近三分之一学生(外国留学生除外),共1400名新生进行调查。涉及学院有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文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等共计15个学院,涉及专业共计22个。利用相关矩阵理论和验证因素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一步验证问卷各维度对施测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从而验证云南师范大学新生信息意识的结构模型是否适切。基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管理、信息应用和信息交流构建信息意识的结构模型,以便为云南高校新生信息意识培养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One—Way ANOVA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云南省高校信息信息意识问卷进行整体描述性分析,并从性别、民族、专业、生源地等变量因素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下云南省高校新生信息意识水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高校新生信息意识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