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1月13日国务院转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2010年前后对师资的要求已经由数量上的满足转向了质量上的提高,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提升到专科层次”。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1999年3月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调整的几点意见》要求:师范院校层次结构目标为由三级向二级师范过渡。
中师在中国有一百多年的辉煌历程,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图借鉴中师培养小学教师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体会,对当今小学教师培养问题作一点力所能及的探讨,希望能对其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选取L师范学校作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对L师范学校的领导和从L师范学校毕业的20多位教师以及L市管理部门的领导深入访谈以及对L师范学校留下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整理,为我的研究做下了很好的铺垫。
本研究论文分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叙述了研究的目的、有关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方法与研究过程;
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了L师范学校的历史。分为:创建、蹒跚、瘫痪、重生、衰落五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的教师培养情况做了简要的概述。
第三部分从生源质量、培养目标、教育实习、技能培养、都乐网创办来谈L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成功的之处。
第四部分“对教师教育反思”,也是本文的重心所在。
首先分析了中师培养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多年来我国培养小学师资的中等师范学生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没有受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基础知识薄弱而缺乏深入学习的能力。
其次分析了高师培养的缺陷。表现为:一是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认识不够,培养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全面。培养的学生有知识的深度、没知识的广度,有学历、没能力,难以适应小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二是缺乏教师技能的培养,尽管有技能课,但是没有重视,导致现在师范院校出来的小学教师有知识而缺乏一定的基本技能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最后对当代高师提出一些建议。第一:提出培养模式要实行综合培养。因为当今的小学课程自从2000年课程改革之后,国家要求小学课程要淡化学科界限,所以综合培养更有助于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第二:课程设置要全面。现在师范教育高呼要提高师范生的学术性,但并不是现在高等师范院校过分强调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而是要求重视师范生的文理科基础训练,这是多数发达国家的共同看法。在大学学习两年基础性的文理科课程是必要的,而后再在某个学科上有所发展,这样可能就弥补了中师培养的在知识底蕴不高的不足,也改变了当今高师学科分的过于狭窄的局面。另外应该注重技能课的设置,不但要增设教师技能课程,最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并且在课程安排上应该把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该贯穿在校学习的始终,内容可以因年级而异,比如:一年级开设演讲课。演讲的内容要有教师工作的特色;二年级开设书法课,写好“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技能,所以书法课应该成为当今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授课的时候,不仅教会学生怎样写好字,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辅导小学生写字。三年级应该开设现代教育技能训练课,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另外要规范课程设置计划,加强师范院校学科建设完善和规范见(实)习工作,使学生既能充实和丰富教育理论知识,又能获得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素养。第三:关注生源——挑选优等生 。当今的师范院校的生源的质量是很不尽人意的,很多高中毕业生选择读师范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为此本文也提出从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就业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建立灵活的招生收费制度和奖、助学金制度,以经济调节手段等方式吸引优秀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