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改变了产品的生产组合方式和流向,改变了世界各国利益的来源和分配。研究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其所处价值链位置变化的影响,不仅可以确定自己所处的分工程度、地位与变化趋势,而且利于认清产业或生产阶段竞争优势与劣势,从而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政策引导,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本文首先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描述了发展中国家、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及所处价值链位置的现状并勾画出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增值曲线“囧曲线”;然后,综合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比较优势、规模经济、转移定价和贸易条件,运用比较分析法提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价值链位置变化作用机制的三个理论假说;最后,通过对62个发展中国家2000~2009年面板数据(按2010年人均GNI对这62个样本国家的分组数据)和中国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假说。 研究结果显示,62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参与高附加值的零部件还是低附加值的半成品环节的分工都会促使价值链位置提升,尤其是零部件分工对价值链提升的作用更强;按人均GNI分组研究得出,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参与零部件分工更能提升所处价值链位置,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则通过参与半成品分工作用更显著,人均GNI低于2000美元的国家参与两种分工形式对价值链位置提升作用都较弱;参与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分工提升了中国的价值链位置,而参与低附加值的半成品分工却降低了中国的价值链位置,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从总体上提高了中国所处的价值链位置。此外,宽松的制度环境会阻碍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对外开放度与一国所处价值链位置正相关,但不显著,当与制度环境同时作用时,正相关影响显著;价值链位置存在路径依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