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aotiancx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南海争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虽然从产生至今也就四十多年的事情,但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及其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使得南海问题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尽管中国与周边国家就南海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磋商,并就关键性问题达成共识,但是南海争端仍未平息,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举措也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发挥。本研究以南海问题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引起南海争端的深层次原因中寻找解决方案。南海问题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这其中主要包括贸易安全和国防安全。本文包括导言,共有5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导言主要对本研究的选题意义、南海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理论与方法等进行了简要阐述,导言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第一部分考察和分析了南海的缘起与中国海洋主权史。首先分析引起南海争端的主要原因,从岛礁归属之争、海域划界的争端、资源的争夺等三个方面因素展开讨论。其次从不同时代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在南海地区的管辖状况,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是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早在秦朝时期就对海疆进行控制,奠定了中国海权的雏形。虽然经历了政权的更替,但是中国历代政府对南部海疆的管辖一直没有抛弃,中国对南海地区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第二部分是对南海问题与国防安全问题展开探讨。南海是中国的南大门,是我国东南沿海国防安全的海防前沿,南海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通向世界的走廊,南海的安全与稳定关系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国家安全。如果中国能恢复对南沙群岛和海洋法南中国的战略缓冲地带的主权,它将使中国在南延伸到几百海里区域的深度防御策略的,这对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以维持该地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从南海问题的经济安全的角度去阐述南海之于中国的重要战略意义。南海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南大门,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在国际海洋交通上,它是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的必经之地。因此,南海是中国的重要贸易通道,是第二个波斯湾。第四部分对解决南海争端所需遵循的原则及其未来南海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首先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对待南海问题需坚持的原则:南海属于中国领土、主权不容置疑;以最大诚意继续实行睦邻、安邻政策;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针对南海问题现状,本文提出了三条处理南海问题的策略性建议:第一,继续“立德”:和平外交、睦邻外交、互利共赢;第二,弥补“立威”不足:加强海军投放能力、强军计划、国防与经济同步发展;第三,利用国际舞台,制衡西方大国的介入。最后部分是结束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其他文献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自1995年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15年的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联赛的规模、管理、运作和受关注程度都堪称是中国最好最规范的职业联赛之一,同时也是亚洲地
北京市东城区以"社会大课堂"项目为契机,以东城区"蓝天工程"工作为依托,着手开发与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在实施三级课程上展开研究。研究中,项目组实施"边研发、边实践、边
当今世界,机构改革成为各国政府发挥自身最大效能,增强本国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也从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出发,提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个
中国古代史课是我校政法系政教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一学年一、二两个学期,周学时为3,年学时为99,占专业必修课的5.91%.长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史课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
应用常规高真空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样品必须经过干燥和导电处理,但无论是采用冷冻干燥还是临界点干燥,都存在着样品不同程度脱水失真的问题,很多生物材料如真菌菌丝和孢子、水
我国的职业教育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然而,这种贡献究竟有多大,至今尚未有定量的报告.为此,我们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特将研
考生作为高校招生考试的参与者,在依法治招、依法治考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权利意识的形成,维权能力的提升是招考法制进程不可缺少的内在驱动力量。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社
“心性论”是中国释道二教宗教美学的本体论,其核心范畴“心”是建构其宗教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释道二教皆强调以现实人心为出发点,以回归清虚本心,了脱生死,获得人生自由
随着网络技术及应用范围的日益普,家具生活的智能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对于家庭环境、办公环境等的智能视频监控能够对监控画面中的人、车辆、动物的行为进行判别,并根据
皖北优秀传统文化是皖北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将皖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贯彻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体现,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