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瓶颈。诸多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给予肢体缺血后适应(Limb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LIPost C)对心脏、肾、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通过观察LIPost C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小鼠的脑保护作用,探讨其保护机制是否与激活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作用相关,并研究其对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激活Kruppel样转录因子2(Kruppel-like factor 2,KLF2)上调occludin的表达相关。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雄性CD1小鼠90只,应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小鼠短暂性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模型。实验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肢体缺血后适应组(LIPost C)。Sham组只分离颈部血管,不插线栓。I/R组:为小鼠右侧t MCAO模型组。LIPost C组:在I/R组缺血60 min,再灌注即刻给予同时夹闭双侧股动脉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三次。在各组小鼠脑缺血60 min,术后24 h后,分别采用行为学评分、2%的2,3,5-三苯基四唑氮红(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干湿重法观察LIPost C的脑保护作用,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测定Nrf2、NQO-1、HO-1的表达,采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通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渗出情况评估血脑屏障的完整性,Western blot方法测定KLF2、occludin的表达。结果 Sham组中小鼠行为学功能正常,而I/R组、LIPost C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LIPost C组与I/R组相比可明显降低神经功能障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小鼠未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差异,I/R组与LIPost C组小鼠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Sham组,LIPost C组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低于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ham组为正常脑组织形态无梗死灶,I/R组、LIPost C组可见苍白色梗死灶,LIPost C组与I/R组比较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rf2、NQO-1、HO-1阳性细胞数在I/R组表达较Sham组增加,LIPost C组中Nrf2、NQO-1、HO-1阳性细胞数增加更为显著,与I/R组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及q RT-PCR结果显示,LIPost C组可上调Nrf2、NQO-1、HO-1蛋白水平表达,与I/R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LIPost C组可明显增加SOD活性,减低MDA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ans Blue染色结果显示,LIPost C能够明显减轻血脑屏障的损坏,减少EB渗出,与I/R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LIPost C组,KLF2、occludin蛋白表达上调,与I/R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缺血后适应可以改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血脑屏障渗透性,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激活KLF2上调occludin的表达改善血脑屏障渗透性。
其他文献
亚美尼亚地处外高加索区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连接欧亚大陆的关键节点.该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从低谷到复苏的过程,目前状况相对稳定.中国与亚美尼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双边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内膜肌层界面处(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 EMI)整合素β3 亚单位(Intβ3)与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及其对腺肌病发病的影响
罗哌卡因(Ropivacaine,RP)是一种新型、长效的纯左旋体酰胺类局麻药,其理化特性类似布比卡因;作用强度稍弱于布比卡因,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于布比卡因,由于具有较高的Pka(=8.1)和较低的脂溶性,它阻滞痛觉传导Aδ和C类纤维的程度比阻滞运动功能Aβ类纤维的程度强,具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显著特点,并且在低浓度时有收缩血管的特性。RP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
背景和目的:脊髓损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及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近年来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传统观点认为,发育成熟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由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