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沙芥(拉丁学名:Pugionium cornutum(L.)Gacrtn.)是北方特色传统药用植物,蒙药利用沙芥根,中药利用全株。沙芥也是药食同源植物,民间作为野生蔬菜食用,但口味辛辣,利用方式单一,没有统一的工艺规程,目前以农牧民小规模种植为主。随着自治区政府大力发展蒙医蒙药行业的政策,蒙药植物种植基地不断增多,沙芥的规模化种植利用前景广阔。但是,沙芥茎叶作为蒙药用植物的副产品,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芥(拉丁学名:Pugionium cornutum(L.)Gacrtn.)是北方特色传统药用植物,蒙药利用沙芥根,中药利用全株。沙芥也是药食同源植物,民间作为野生蔬菜食用,但口味辛辣,利用方式单一,没有统一的工艺规程,目前以农牧民小规模种植为主。随着自治区政府大力发展蒙医蒙药行业的政策,蒙药植物种植基地不断增多,沙芥的规模化种植利用前景广阔。但是,沙芥茎叶作为蒙药用植物的副产品,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不仅造成生物活性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影响药用植物种植业经济效益。沙芥茎叶利用方式的创新和探讨,成为充分利用沙芥资源的必然需求,通过沙芥茎叶青汁的乳酸菌发酵保存营养并改善口味是种新的尝试。本研究以优化沙芥茎叶青汁的乳酸菌发酵工艺为目的,选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对沙芥非药用部位茎叶进行发酵处理,以发酵活菌数和酸度为参考指标确定复合菌的配比,采用单变量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乳酸菌发酵沙芥茎叶青汁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沙芥茎叶青汁发酵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通过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复合菌最佳配比为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4:4:3;(2)最佳发酵工艺:发酵时间14h,发酵温度33℃,菌种接种量4%;(3)通过GC-MS结果表明,沙芥茎叶青汁经过发酵后,其本身所含的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烷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了8%,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了15%,酯类物质经过发酵后,增加了2%,其中乙酸乙酯含量增加最明显;经过发酵,沙芥茎叶青汁产生了多种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烷类(9种)、酯类(10种)、醇类(13种)酮类(10种)、醛类(5种)、醚类(3种)、酸类(8种)、吡嗪(5种)、烯类(1种)、酚类(1种)、睛类(3种)、苯类(3种)、其他(1种)。(4)通过与益生菌的结合,活菌数的增多,使其产酸能力增强,从而有利于调节人的消化系统,维持菌群平衡;挥发性风味物质明显增加,沙芥原有辛辣的风味得到改善,更适合广大消费者。为后续开发沙芥益生菌发酵系列产品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水生植物具有吸附和净化、改善湖泊水质、抑制沉积物悬浮、抑制藻类生长以及保护渔业生产等功能,在湖泊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全球人口的暴发上升,长期受到农业、工业、生活等的污染物的影响,致使乌梁素海出现了富营养化、水生植物过度生长,产生沉积物,造成湖泊水体污染并产生强烈的生物堆积,导致湖泊沼泽化。因此,研究水生植物类群的动态信息及其空间的分布特征,
土壤线虫广泛生存于各类生态系统中,其群落结构和代谢足迹特征能够综合有效的反映土壤食物网结构功能、土壤健康状况等信息,被视为生物监测器用来指示环境受外界干扰程度。目前,草原常见利用方式(刈割和自由放牧)及未进行利用的围封措施对草原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尚无一致结论。因此,本研究分别于2021年5月、8月和10月采集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刈割、自由放牧和对照围封)的土壤线虫样品,采用改良浅盘法提
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为煤制油过程的残留物,年产量巨大,难以降低。肆意燃烧和堆放将严重威胁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空间。但其结构与天然湖沥青相似,是一种理想的沥青改性剂。前期研究发现掺入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剂后,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有所改善,但明显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性能。为了改善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采用SBS和芳烃油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进行改性。本文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评价DCLR复合改性
前期的研究以原产于高加索地区的高加索三叶草为母本,以大兴安岭地区逸生型白三叶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和胚拯救技术获得了一系列杂交后代。多年来,在对杂种F1代的胚胎分离培养、茎段离体培养器官发生和胚胎萌发适应条件进行系统探索后,得到性状稳定的F1代单株,并成功在温室和田间进行了栽培和扩繁,形成性状优良的品系。然而,和母本一样,杂交后代品系无法自发结瘤固氮。经过对杂种F1代单株接种车轴草属目标根瘤菌后,株
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肯塔基(Kentucky)为植物材料,采用5个外源肌醇浓度预处理种子和叶面喷施的方法,比较4个浓度Na Cl盐胁迫下的耐盐性。通过种子萌发相关指标,苗期的表型变化、生理生化指标、光合作用相关参数测定和根系统发生发育测定等分析方法,解析外源肌醇预处理对草地早熟禾耐盐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外源肌醇预处理方法对草地早熟禾的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存在
为研究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对土壤风蚀的影响,基于2013年建立的风蚀监测试验平台,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进行草原土壤风蚀的研究。放牧试验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4个载畜率水平,3次重复,分别为对照组(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风蚀试验在每个小区利用不同集沙高度的4套集沙装置(其中1套安装0、0.1、0.3、0.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