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媒介,也是传播最广泛的历史读本。历史教科书所呈现的历史知识反映了国家意志,代表着国家所希望传递给未来公民的历史知识。而历史人物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教科书的重点编写对象。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人物的核心代表,其形象在历史教科书中却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评价有所不同。本文以1949到2001年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法、文本分析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教科书中孔子的叙述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孔子形象到底历经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进而准确把握编写者意图,以期完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并为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本文写作的缘由以及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历史人物的编写和关于孔子的研究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和评价,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方法。前三章主要是以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为三个时间分界点,分别对1949—1965,1966—1976和1976—2001三个时期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中孔子的叙述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版本教科书孔子形象的特点。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讨论了1949—2001年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中孔子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出影响孔子形象刻画的因素,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时代背景的制约,学界研究的影响以及教育理念的变化。第五章主要根据1949—2001历史教科书中孔子形象的变化,总结了这一时期历史教科书编写总体发展趋势,对教科书的编写进行了一些反思,并对历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