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表现。我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也是面临石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调查显示,我国的喀斯特面积超过124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9%,主要分布在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目前,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面积已达12.96万km2,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达9.4万km2,比重达72.5%。也因此,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成为了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问题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并列的三大生态问题。严重的生态问题不仅极大地制约着石漠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而且成为限制这些地区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造成这些地区贫困和落后的主要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石漠化地区往往由于深陷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多重困境,可持续发展之路变得更加艰难。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典型的石漠化地区——贵州省关岭县为例,试图通过对关岭的实证分析,总结出石漠化地区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而构建出与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相契合的一般模式,为广大石漠化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全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体系(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进程和技术路径)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区域现状。主要是对关岭县的自然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一个综合分析。第三部分:关岭县可持续发展评价。针对石漠化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关岭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综合评价。第四部分:关岭县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立足于前面两章对关岭县的现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借鉴已有的一些可持续发展经验,建立与关岭县实际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般性的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