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作为一个音乐型态上的转折时期,承载着由歌舞伎乐向近世俗乐的过渡。社会制度的变化使音乐的发展重心由宫廷转向民间,以市民音乐为主的宋代音乐扎根民间的沃土,与当时主流的文学艺术——宋词,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推动宋代市民音乐发展的主力军是瓦肆勾栏或亭台楼阁中的乐伎,她们一方面作为音乐的创作者与演奏者,直接推动了音乐艺术在实践中的发展,另一方面,歌伎与宋代词人保持着密切联系,影响着宋词的内容,也增添了与音乐有关的史料记载。宋代乐伎为了适应音乐世俗化、商业化的发展趋势,重新对乐器进行了选择,这也是《全宋词》中的吹管乐器史料的数量位居第一的重要原因。《全宋词》词作中涉及到的吹管乐器,多是为了辅助词人情感的表达和气氛的渲染。吹管乐器在词作中的发挥了一个“声场”的作用。同样的乐器可以深化不同的情感,烘托不同的氛围,管乐在全宋词中的这种功能,使大量的管乐资料通过宋词这一形式被保存下来,使分析管乐演奏风格与美学特色时有大量的例证。词人在寄情于音乐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视到宋代社会管乐器的功能与演奏形式。本文对《全宋词》中涉及的吹管乐器进行了分类研究,重点从不同吹管乐器的美学特色与情绪表达方面入手,因为不同管乐器的相关史料涉及的内容是不同的,所以在分析时也有不同的侧重,笔者力求全面的展示相关管乐史料所涉及的内容,以便对宋代的吹管乐器有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