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经左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高频及经右DLPFC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确诊的80例PSD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药物及心理治疗作为背景治疗。按部分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方案,按完全随机法分为高频rTMS组(加用经左DLPFC高频rTMS治疗)、低频rTMS组(加用经右侧DLPFC低频rTMS治疗)、假刺激组(加用假刺激治疗)和空白对照组(仅用背景治疗)。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及假刺激组每例受试者自试验开始日起均接受连续刺激30min/次,1次/天,连续7天的治疗。高频rTMS频率为10Hz,磁场强度为110%MT,刺激点选在左DLPFC;低频rTMS频率为1Hz,磁场强度为110%MT,刺激点选在右DLPFC;假刺激是在断开线圈电源使之不产生磁场时进行。于治疗前后测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各1次,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前各组各观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组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但高频rTMS组与低频rTMS组之间 HAMD总分降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任意两组间HAMD总分降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频rTMS组与低频rTMS组治疗后HAMD评分的逐项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高频rTMS组在降低阻滞和绝望感等因子得分方面较明显,低频rTMS组则在降低睡眠障碍、认识障碍和焦虑/躯体化等因子得分方面较明显。治疗后4组NIH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低频rTMS组、假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患者的NIHSS总分降分率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频rTMS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组在整个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结论:
1、经左DLPFC高频与经右DLPFC低频rTMS对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一定的疗效,且疗效基本相当。
2、经左DLPFC高频rTMS在减轻患者阻滞和绝望感等症状方面效果较明显;经右DLPFC低频rTMS在治疗睡眠障碍、焦虑和认识障碍等方面则更有优势。
3、经左DLPFC高频rTMS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4、基于本试验参数的rTMS对人体较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