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s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药学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率先由美国提出,并建议在高等学校设置临床药学专业的Pharm.D.课程教育。美国药学教育委员会于1997年7月14日决定从2000年6月1日起全面实施Pharm.D.专业教育。在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临床药学,到1989年开办第一个本科专业,截止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11所学校开办临床药学专业。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应用的实践型药学专业技术人才,与医师和护士构成治疗团队,直接面向患者,协同医师鉴别遴选适宜的药品,参与治疗,提升合理用药的水平,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为此,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对比研究和访谈等方法,主要探讨国内外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临床药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临床药学发展的对策,望能提高中国临床药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其结果如下:1.概述临床药学发展的背景及过程: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率先由美国提出临床药学概念并创办临床药学专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确实在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树立药师“走出药房,面向临床,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理念,促进了临床药学快速而全面的发展。2.系统分析国内外临床药学发展的现状,主要探讨中国临床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美国,从临床药学概念的提出到2000年全面实施Pharm. D.专业教育,经过了40余年的发展。而在中国,从临床药学概念的提出,于1989年开办第一个本科专业,到现在有20多所院校开办临床药学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师资、教材和教学基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目前围绕该专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四:一是中国临床药学本科尚无统一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标准;二是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缺乏临床药学的特点,该课程的设置及其授课,与临床脱节;三是教学师资缺乏,尤其是缺乏专科临床药师型教学师资;四是临床药学专业的教材亟待提高,教育需规范。3.提出临床药学发展的对策:根据本专业培养应用的实践型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重点应放在药物治疗学方面,经讨论并提出临床药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有四,一是制定统一中国临床药学本科的培养方案;二是构建突出临床药学特点的课程体系;三是加强专科化的临床师资培养,一方面用好附属医院专科临床药师,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对专科临床药师型教学师资的培训与培养;四是按专科加强药物治疗学教材的建设。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推动了本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工作,望能提升临床药学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培养出较好的临床药师,对中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有所贡献。
其他文献
为评价东江干流(惠州段)鱼类多样性,并监测其水质变化状况,根据该河段鱼类的调查资料及历史数据,编制了鱼类名录,并计算了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G-F多样性测度指数.结果显示
以福建省会福州市2013年1月空气质量变化为对象,分析大气边界层变化和周边区域污染物传输对福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影响.利用福州市2013年1月逐日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
压裂泵应用于油气的增采作业中,随着油气开采难度的加大,压裂泵正向着高排量、高压力及高冲次方向发展,而泵阀是压裂泵液力端的一个关键部件。然而,提高排量、压力和冲次后,
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的反应失真所致。偏头痛是一种以发作性的单侧搏动性头痛为常见表现的原发性头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临床特点及神经根压迫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 ̄2007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139例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38~65岁,平均54.3岁;L1/27例,L2/313例;L3/417例。22例行双侧小关节切除
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表征
利用边界层探空资料、地面气象要素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2年6月中上旬淮河下游一次连续多日大范围雾-霾天气的雾-霾转换过程及成因.结果表明:近地面静小风为雾-霾长时间维
以东北某露天矿排土场作为研究背景,采用Geo-slope极限平衡理论与FLAC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排土场在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的稳定性。重点对排土场表土层厚度、排弃物
时代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知识的创新与教育观念的变革,与之相应的中学历史教学亦走上课程改革的道路。新课程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上,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