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在个人家庭,公司集体,以及各种学校等场景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形成了系列标准,如IEEE802.11a/b/g/n/ac/ax等等,该系列标准主要规范了物理(PHY)层和媒介访问控制(MAC)层的工作机制和特性,并且每种标准的物理层都提供了多种传输速率,比如:IEEE802.11b的物理层提供了4种传输速率(1~11Mbps),IEEE802.11a的物理层提供了8种传输速率(6~54Mbps),IEEE802.11g的物理层提供了12种传输速率(1~54Mbps),IEEE802.11n的物理层提供了60种传输速率(6.5~600Mbps),而IEEE802.11ac/ax则支持更多种传输速率。由于在相同的信道环境中使用不同的传输速率以及不同程度的多站点冲突都能够对网络的吞吐量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如何根据信道环境的不同以及网络中站点数量的不同来进行传输速率的选择以使得网络的吞吐量性能最大化一直是业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对比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几种速率自适应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牺牲局部以贡献整体”机制的速率自适应算法,该算法在单站点环境下根据信噪比值区间(传输速率区域)与传输速率的对应关系来进行传输速率的选择,在多站点的环境中根据站点的数量来适当的调整信噪比值区间(传输速率区域)与传输速率的对应关系进而调整传输速率选择的方案。本论文算法的核心思想是:牺牲低速率区域中站点的发包成功率以此来减少低速率发包占用信道的时间和减轻发包冲突,将节约出来的信道资源提供给高速率区域中的站点以此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平均吞吐量。分析发现整个系统平均吞吐量是否得以提高以及提高程度的大小与各种传输速率的对应的区域面积和环境中的站点数量密切相关。在本文固定的仿真区域条件下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得出不同站点数量条件下传输速率的最优调整方案。最后采用网络仿真工具NS3将该算法与现有算法包括CARA,Minstrel,RRAA,AMRR,ARF,AARF算法进行仿真结果对比,发现本文算法无论在单站点还是多站点环境下在系统平均吞吐量上比CARA,Minstrel,AMRR,ARF,AARF算法均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当站点数量达到某个值时,本文算法的性能开始弱于RRAA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