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公司并购浪潮的兴起,并购绩效的研究由Bradley、Desai and Kim提出后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关注,中外学者多以超额收益率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来衡量公司并购对收购方和目标方公司绩效。本文拟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实证研究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以及与治理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中国A股市场2006-2007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事件上市公司双方为样本,其中并购上市公司53家,目标上市公司81家。 全文分为三部分:首先采用财务指标分析、因子分析法试图发现并购双方的绩效;其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发现目标公司治理因素对并购绩效产生的影响;最后采用因子分析法论证公司并购对目标方公司治理的改善效应。 第一步,采用综合财务指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流动比率)的因子分析法对并购双方的绩效进行综合评分,每期评分之差作为当期的绩效改进。 结论一(并购方效应):并购完成后短期(两年)内对并购方的绩效影响具有波动性,且波动幅度随时间推移而加大,总的来说正绩效的时间和程度多于负绩效。 结论二(目标方效应):目标公司运营绩效在并购后当期变化不显著,在随后的两年内波动性越来越大,且公司效率提高的趋势显著,整体处于有波动地上升状态。 第二步,在财务指标因子分析结果基础上,探讨目标公司当期的5项公司治理因素(前五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受让方持股比例、流通股占比、交易股权占总股权比例、股权性质)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结论三:前五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对目标方并购绩效无显著影响。控制权的转让对被并购公司的业绩提高在短期内最为明显,受让方持股比例从t+2期开始对并购绩效产生显著正效应,随后有减弱的趋势。 结论四:目标公司流通股占比对并购绩效的负效应限于并购完成后当期,而未来两年内并无显著影响。流通股比例越高,经理人由于过度自信对目标企业的收购溢价也就越低,造成目标方短期并购绩效的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在并购完成后更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负效应变得不显著,说明并购方经理人给予目标公司的短期并购溢价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经营业绩。 结论五:交易股权占总股权比例整体对并购绩效负相关,但这种影响并不持续性显著。 结论六:国家股是否作为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绩效无显著影响,但法人股是第一大股东的情况对公司绩效有显著正效应。 第三步,从反向的角度考察并购事件对目标公司的公司治理是否有显著改善,针对(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和审计意见类型)7项治理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的综合打分函数各期相减作为公司治理的改善。 结论七:并购对目标公司的公司治理改善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这种影响在短期(两年内)体现出来。具体来讲,并购完成后半年内公司治理并无明显变化,从半年后开始提升,且在之后的两年内都保持显著变化,虽然这种改善具有波动性,但整体相对于并购前的公司治理皆具有正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