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环境健康风险沟通现状研究目的: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是一项复杂的双向信息交流活动,在此过程中涉及多方利益主体。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环境健康风险沟通现状及信息需求,为制定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流程和风险治理策略提供研究资料。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设计。以江苏省扬中市为研究现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4类环境健康风险沟通相关人群开展个人深入访谈。研究对象包括政府及环保部门工作人员(7人)、媒体从业者(7人)、居民(7人)、企业员工(2人)。访谈内容涉及风险信息来源、对信息源的信任度、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风险沟通效果、改进环境健康风险沟通工作的建议。访谈完成后,对录音和文字资料整理、校对、编码、归类,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经研究小组讨论形成分析结果。结果:受访者对于环境风险的认知大多来自于自身经历形成的主观经验,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旺盛且会自发传播获得的风险信息。居民认为当地环境健康风险沟通缺乏,政府少有作为;政府和环保部门认为风险信息来源广泛,但公开发布的信息有限,信息发布带有倾向性,着力引导正面舆论;传统媒体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参与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正面宣传、负面新闻报道),新媒体在环境健康风险沟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普遍欠缺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意识、动力不足。结论: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机制和意识缺乏导致各利益相关方参与不足,应关注环境健康风险沟通工作,开展环境素养提升工程,发挥政府核心作用,建立以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的沟通体系。第二部分居民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量表编制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一套针对中国居民的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评估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做出评价。方法:通过阅读文献、定性访谈和专家讨论,采用李克特式5点自评量表编制初设量表。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扬中市抽取261名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运用相关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初设量表做出相应修改,形成《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量表》。采用修订后的量表进行正式调查,调查范围扩大至江苏省扬中市和连云港市海州区,共纳入810名调查对象。将二次调查数据合并后共有1071名调查对象,采用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等指标评价量表信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初设量表包含24个条目,各条目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6-0.70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保留初设量表中所有条目。主成分分析保留3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54.40%,旋转后有3个条目在各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小于0.6,删除3个条目后得到包括21个条目的《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量表》用于正式调查。将预调查和正式调查的两次数据库合并,分析共同条目(21项)。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7.08±14.92岁,其中男性519人(48.46%),农村户籍866人(80.86%)。可靠性分析显示:Cronbach a系数为0.95、分半信度为0.88,量表信度良好;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4.62%。进行方差最大性正交旋转,所有条目因子载荷均大于0.6,效度优异。结论:《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量表》信度、效度优异,适用于居民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研究。第三部分居民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居民对环境健康风险信息的需求,探讨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江苏省扬中市和连云港市海州区18-7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使用《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量表》了解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701份,男性519人(48.46%),女性552人(51.54%),平均年龄47.08±14.92岁。一般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邻避设施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突发事件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和环境健康风险信息总需求的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7分(33-40)、32分(29-35)、29分(26-30)和 98 分(89-104),高需求率分别为 86.74%、82.63%、90.38%和 86.18%。多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aOR=2.03,95%CI:1.26-3.26)、环境健康风险知识水平(低知识水平aOR=1.37,95%CI:1.03-1.82)为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aOR=1.77,95%CI:1.11-2.81)为一般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既往有过环境风险影响自身健康的经历(aOR=1.48;95%CI:1.17-1.88)为邻避设施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受访的江苏居民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总体旺盛,对于环境对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非常重视。文化程度、环境健康风险知识水平、既往经历等为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需求的潜在影响因素。